第73章(1 / 3)

桃三爷看了看大宝和二宝继续说道:“说到娶妻生子,咱就要好好盘算盘算,咱们这套泥墙茅屋的院子眼下住着是够了,但是等你们四个小子成家添丁,这院子也住不下了,我想着咱们攒钱建一套大些的砖瓦院子,跟桃老大他们家一样,咱再学着镇上的房子架层木楼,这样每间房子就多出一层,住起来也宽敞多了。”

一家人都点头,长富问道:“爹,那样下来得花不少钱吧?”

桃三爷说道:“是啊,我算了下大概要六十两银子左右吧,桃老大家的没木楼,房梁稍微矮一些,也用了五十多两。”众人一听都咂舌,桃三爷接着说道:“咱们家就那么些田地,人少的时候够吃,几代人开枝散叶下来,人口变多了,田地却没增多,这就需要我们想想办法啊!”

“爹,咱还是建泥墙茅屋院子不行吗?建一套带木楼的砖瓦院子的钱能建好几套现在的院子了!”长贵说道。

桃三爷说道:“也行啊,人咋样不是个活?只是你爹我的心愿就是给儿孙们建一套砖瓦院落,当年我在镇上杂货店干活的时候,就有了这个心愿,至今都没改变过!”

“爷,让我去镇上找个活干吧?我识字还会算账,赚的钱攒起来建房子。”大宝说道。

二宝也趁机说道:“爷,我想学医,镇上的医馆需要学徒帮工什么的,我都愿意去!我不怕吃苦,我也要赚钱。”

李氏和刘氏马上面露难色,把孩子送到镇上去帮工赚钱,真心的舍不得,这些年风风雨雨的过来,一家人也没分开过,如今为了所谓的大房子大院子就要让孩子们离家赚钱去,她们实在想不通。

刘氏焦急的看着李氏,李氏说道:“老头子,咱家不差几口人吧,即使小子们成家了,大不了多加几碗水,粥煮稀一点,一家人节节约约的也能过下去。”

刘氏也说道:“是啊,爹,大宝和二宝还小,真依了他们去镇上帮工赚钱,让我们咋放得了心啊!”

桃三爷对着李氏说道:“慈母多败儿,粥里多加两碗水,一家人的确饿不死,但那是啥样的活法?那是懒人的活法,年轻时候不出去闯一闯,一辈子就白活了。趁现在我还有劲儿,能干动活,家里田地我和长富长贵都能照管上,而且大宝和二宝有心要去镇上赚钱,那就应该让他们出去闯闯,以后三宝四宝想出去看一看闯一闯,我也会支持!”

李氏生气了,骂道:“你个老不死的,把我的孙子都赶出去了,咋不把我和儿子媳妇都赶出去,看你老了谁来给你摔丧盆!”

长富赶紧劝道:“娘,你别急啊,爹也是一片苦心,爹想着大宝二宝能学个吃饭的手艺,这是为了孩子好啊,王顺兄弟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当年他要是守在家里和弟弟妹妹们喝稀粥,能有今天吗?大宝能写会算,可以当账房,二宝想学医想当郎中有什么不好?不用风吹日晒下苦力,比王顺兄弟翻山越岭贩猪轻巧多了?”

李氏眼睛都红了,她把大宝和二宝搂在怀里,反驳道:“咱家还没到王顺家的地步,他家地少孩子多,他是逼着出外谋生的。”

长富接着说道:“娘,咱不说王顺兄了,就说我和二弟吧,当初咱爹也想教我们打打算盘,算算账,可是我和二弟不是学不会是根本没兴趣,爹也没逼我们,我和二弟老老实实当个庄稼汉,伺弄庄稼日子过得也心满意足。可是,说真心话,每当我去镇上赶集,看着那些店里的账房掌柜我都在想,当初要是好好跟爹学,走出桃家村走上另外一条路会是什么样子?每当看到那些屠子木匠厨子郎中,我就在想,他们多了一份吃饭的手艺,即使守着田地靠天吃饭,也多了一份活下去的保障。”

刘氏第一次听相公说出这些话,心里也是五味陈杂,她盯了长富好几眼。

长富接着说道:“大宝和二宝也不小了,大宝去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