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买的事情。
刘氏咬断手里的棉线,妞妞的桃红新衣上的海棠花就算绣完了,张氏接过来抚摸着朵朵海棠,啧啧赞道:“衣襟和袖口都绣满了,绣的好精细啊,大嫂,这淡绿的海棠花儿配的真好看!”
刘氏抿嘴笑道:“哪有你说的那么好,只是普通的绣法罢了!再说了,自家人夸自家人的,多不好意思啊!”
张氏朝着刘氏眨眼睛,一副‘你懂的’的表情,说道:“大嫂,妞妞的新衣服都留着吧!啊?”最后一个啊字,完全泄露了她想生闺女的心思。
李氏和长贵不禁看了张氏一眼,长贵不知道想到什么脸竟然红了,李氏又盯了长贵一眼,明知故问道:“想给你闺女留着吧!”
张氏嘿嘿笑着,又翻出大宝和二宝的新衣,转移话题,“娘,你看大宝的衣服上绣着竹叶,二宝的衣服上绣的是兰草,啊哦,真是不服气不行啊!大嫂绣的真好!”
李氏笑道:“前几天你大嫂绣的福字纹鞋面儿,你爹看了都点头称赞,虽说都是些简单的花样子,但是她针脚细手法好,配色也好,老二媳妇好好跟你大嫂学一学,将来真有闺女了,看你这个当娘的咋好意思拿出手!”
张氏不好意思道:“到时候只有有劳大嫂了!”
刘氏认真的点头,长富看了几眼自己的媳妇儿,心里偷着乐。
孩子们玩雪的声音从外面传来,李氏对桃三爷说道:“老头子,你出去看看几个调皮蛋在干啥?”
桃三爷起身出门,很快他气呼呼的吼叫声传来:“是谁把我的算盘珠子抠下来的?”
三宝看着哥哥弟弟妹妹同时指过来的手指,嘿嘿笑着装傻,看到爷爷的胡子都吹起来了,手脚利索的把雪人两个眼珠子抠下来,递到爷爷手中。桃三爷心中气啊,让他学算盘,他不学就罢了,还把他算珠抠下来了。
桃三爷吹胡子瞪眼的捏着算珠进了屋,十三档的大算盘最后一档上梁两珠果真没了,桃三爷气鼓鼓的把两颗上珠装上。
李氏笑开了花,“哎哟,我的乖孙真是能干,这么快就发现他爷的算盘上有一档松了!”
儿子媳妇儿几个都偷着笑,刘氏看到长富看过来的目光,剜了他一眼,眼神传递着‘又是你的好儿子惹的祸’的眼光,长富嘿嘿挠头。
桃三爷正气着呢,听见老伴儿笑话他,赶紧说道:“天色不早了,还不快去准备祭灶的贡品!”
李氏抬头看了看门外,嘀咕道:“早着呢,你着啥急!反正祭灶都是你们男人的事!”
桃三爷又坐回到火盆前,隔上一会儿催促李氏一次,李氏最后烦了,起身去了灶房,刘氏和张氏也跟了去。
婆媳三个到了灶房就忙着打扫卫生,规整碗柜,灶膛里的草木灰要清扫干净,柴草也要码放整齐。做完这些,就是准备贡品了,猪头肉、腊肉和香肠分别切了三盘,又装好白面馒头和糖果子。灶房东面墙上贴着灶王爷的画像,经过一年时间的烟熏火燎,画像已粘满了烟灰油气,变得面目黢黑,隐约能看见“九天东厨司命灶君”几个字。画像前摆着一个小供桌,李氏拿麻布巾把供桌擦干净,把香炉取出来,炉灰倒掉再装上新的炉灰,压紧实了放回原处,再把装有五样贡品的盘子一一摆好。
黄昏时分,桃三爷拿着酒壶酒杯、三柱香一对蜡、一捆黄色糙纸进了灶房,李氏则带着儿媳妇出了灶房。长富和长贵带着几个宝随后进来,诸人虽然穿的粗布衣衫,但都收拾的整整齐齐,桃三爷站在供桌前,点上香蜡,插进香炉,再斟满酒,端出火盆把象征金条的黄色糙纸烧掉,然后带着儿孙磕头,口里念叨着:灶神吃好喝好,上天后在玉皇大帝面前多奏好事,保佑咱家平安云云。
桃三爷念叨完毕,起身把黑黢黢的灶王爷画像取下来,拿块糖果子涂抹在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