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1 / 2)

这一片菜地不小,李氏这一捆黄荆子只够插四季豆和豇豆苗。李氏心里盘算了一下,柴房里剩下的黄荆子插黄瓜苗也不够,就让三宝回去叫桃三爷拿竹子来搭黄瓜架。

三宝屁颠屁颠的跑回去,一会功夫,桃三爷扛着几根手臂粗的树干,三宝肩膀挎着一卷竹条到菜地里来了。桃三爷熟练的在黄瓜地四周埋好树桩子,再用竹条在树桩间牵成黄瓜架。

河边菜地里的活忙完,桃三爷和李氏又回到院子,院子里的丝瓜冬瓜藤蔓也长出来了,两人一并把藤架搭了,南瓜藤就不用架子了,它们匍匐在地面,长势良好。

刘氏和张氏洗衣服回来,刘氏一边晾衣服一边抱怨:“这河水下的也太快了,再这样下去,咱们都没地方洗衣服了。”

张氏皱眉道:“可不是,咱们村有这条小河还算幸运,那些没有河的村子,今年指不定干成啥样子了。”

刘氏想到她娘家村子,心里一阵酸疼,道:“我娘家村子没有河,也不知道咋样了?”

“大嫂,你别担心,你娘家离的远,咱们这不下雨,指不定你娘家那边有雨呢!”张氏宽慰道。

刘氏嗯了一声,没有说话,接着晾衣服。张氏娘家离得也远,不过前几天娘家带信来,说家里一切安好,她也放心了。

大花躺着磨盘上晒太阳,它的肚子有了轻微的鼓起,显然是怀了小猫崽。李氏特意交代不许孩子们抱着大花颠来倒去,更不许孩子们撵着大花上串下跳。

大宝和二宝懂事些,妞妞最纯良听话,三宝和四宝就调皮多了。李氏盯着三宝四宝说:“你们俩调皮蛋要是不听话,我顿顿给你们碗了放辣椒油!”三宝四宝乖乖的点头如捣蒜。

孩子们迫切的希望大花早点产下小猫崽,他们每天都眼神灼灼的盯着大花的肚子看,看的大花发毛,晒太阳的地点立即从磨盘改为房顶。从此,孩子们只能望猫兴叹了。

堰塘放水这天,几乎全村出动,守在自家麦田等着水来。

这次不需要漫灌,村民们只需要把水从水渠挑到地里,用水瓢泼水即可。桃三爷一家配合默契,三个壮劳力负责挑水,李氏带着儿媳妇在麦田里泼水。

麦田里一阵欢声笑语。即使今年天旱,但是麦子仍能有收成,这是值得高兴的事情。桃三爷擦了擦汗水,望着起伏的麦浪,心里倍感欣慰。

水渠里过水,大人们忙着浇灌麦田,孩子们兴奋的玩水。

小子们脱下鞋子挽起裤子,沿着水流前进。小闺女们不能脱鞋挽裤子,就站在水渠边,帮哥哥弟弟们提鞋子。不时有小子滑倒在水渠里,一身衣服湿透了也不在乎,站起来继续玩水。

水渠里的水不深,刚好淹过膝盖。三宝四宝手牵手在水渠里走着,那些湍急的水流滑过双腿,冰凉凉的,随水摆动的野草挠的双腿也痒痒的,两人不时停下了相互泼水玩,或者给水渠边的妞妞泼水。妞妞提着哥哥们的鞋子躲来躲去,笑的直喘气。

黄黄已经长大了一圈,它噗通的跳到水渠里欢快的游着。妞妞提着三宝和四宝的鞋子一路跟着,不时摘些花朵儿草叶儿扔进水渠里,看它们顺水而去。

半天时间,村里的麦田都完成了浇水。桃大爷巡视了一圈,原计划放水一天,目前看来半天时间就够了,堰塘里的水还是要省着用,当即就令人把堰塘的涵洞堵上了。

堰塘一停止放水,沟渠里的水也渐渐的不再流动了。天旱时节,这些水都是宝贵的。村民们守着沟渠,把剩下的水也挑走灌溉其他农作物。

忙活完的大人们收工回家,水渠里玩水的小子们穿着湿漉漉的衣服也回来了。当然,小子们免不了一顿胖揍。一是玩水本来就是不被允许的,再加上衣服湿透了会生病,这两点加一起,就出现了村东村西此起彼伏的哭喊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