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1 / 2)

大秦氏吧啦吧啦骂的越来越起劲,这两年,多多少少会听见有关小秦氏的闲言碎语,没被她逮着,她就当没听见。今天被她逮个正着,压抑几年的火气喷薄而出!

长东媳妇和长红媳妇脸色难看收拾农具往家走,大秦氏跳到路中间堵住她们,一手叉腰一手指着继续开骂,那些说过小秦氏闲话的媳妇,听的心肝颤。那两个碎嘴的媳妇嘴里嘀咕着,绕道走了。

李氏上前劝着大秦氏,大秦氏骂的累了嘴也干了,想喝水,发现水壶里没水了,气不顺又骂开了。李氏喊张氏把自家水壶拿过来,张氏给大秦氏递上水壶,劝慰了几句。大秦氏才停止了谩骂,栽起剩下的黄瓜苗来。

这时,村里几个男人挑着水桶向河边菜地走来,想来是给新栽的菜苗浇水。

大富从河边挑水,刘氏拿着水瓢浇水,新栽的菜苗要缓水慢灌,不能灌太急,那样很容易把新栽的菜苗冲倒下或冲出来。

李氏问桃三爷干嘛去了,长富答道:“都在挑粪浇麦田,估摸着你们这边菜苗栽完了,爹就让我过来挑水浇菜。”

菜地浇完水,婆媳三人就回家了,长富继续去挑粪。

桃永盛晚饭前挨家挨户的登记,哪些要买清明节用的白纸和香蜡。明天一早他早起去赶集。当然,有其他需求的,也可以让桃永盛帮忙带。

等到桃永盛赶集回来分发物品时,已经过去一天了。

第十八章 清明

更新时间2014-12-2 10:05:05 字数:2513

桃三爷提前一天准备好清明的挂纸、纸钱和祭品。祭品是珍贵的白面馒头。

桃三爷带着全家老小去了村里的坟地。

坟地很大,起起伏伏的坟堆给人一种阴森之感。刘氏抱着妞妞,三宝和四宝紧紧的牵着他们爹爹的手。

桃三爷走到一排坟堆前,说道:“这一排挨着的坟,埋的都是我们这一房的祖辈。”他伸手把坟堆上的树枝捡走,用镰刀把野草割干净。长富和长贵也过来帮忙,他们用锄头把那些垮塌的泥土堆砌好,把坟堆周围的小沟疏通好,有些带刺的荆棘,他们还要把根子挖掉。桃三爷说:“坟头上长荆棘,后辈会瞎眼。”

很快,这一排坟堆都被清理干净,新鲜的泥土堆砌在坟堆上,整个坟堆看起来大了很多,桃三爷说:“坟越大,后人越有本事。”

村里的老人都带着子孙扫墓来了,坟地里人越来也多。

有些人开始哭泣,跪在坟前和故去的亲人说话,淘气的孩子们此刻也安安静静的磕头。

桃三爷把白色的挂纸用石头压在坟头,点上香蜡,摆上几个白面馒头当祭品,他一边火化纸钱,一边念叨着过往,气氛越来越感伤。

最后,桃三爷庄重而肃穆的领着儿孙们磕头,他祈祷祖辈保佑儿孙康健,保佑风调雨顺,保佑世道太平。

清明扫墓完毕,桃三爷领着儿孙们走向田间地头,一边看着庄稼,一边给儿孙们讲一些祖辈流传下来的故事。

“爷,咱们村五大房人都是亲戚吗?”大宝问道。

“当然,我们都姓桃,是一个祖宗。”桃三爷抽着烟杆子慢慢道来。

“那爷你和大爷爷、二爷爷、四爷爷、五爷爷都是亲兄弟吗?”大宝接着问。

“嗬嗬!不是。真要说起来啊,这个一二三四五的排名都是按照年纪大小喊得。你爷爷我小的时候,遇上大饥荒,很多人都饿死了,后来有个王爷造反,战乱又死了好多人,咱们村也只剩下很少的人了,当时,你大爷爷的爷爷是族长,他安置了活下来的孤儿寡母老弱病残,他把族田也拿出来了,把村里所有的田地从新做了划分,他带着大家度过那段艰苦的日子,桃家村才有了现在的五大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