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收去?还要加工鞣制的?,用不着他费那功夫。

只是夜里不放心,又?把?它拿回屋放好。

翌日一早,郑青云就去?套上牛车,带着狐皮、两只兔子,并一些?鸡蛋、萝卜和菘菜进城。路上还载了几个搭牛车的?人,一文钱一程,虽然不多,但日积月累也算不错。

不到两个时辰,郑青云就回到家,一双眼比夜间的?星星还亮。

“怎么?样??卖成多少?”方竹等人直勾勾盯着他,一个比一个心急。

郑青云也没卖关子,直接取下钱袋子,从里头掏出?几块银锭,“光狐皮就得十八两。”

“真好。”方竹拿起那枚最大?的?银锭,捧在手心观赏,半晌才传给陈秀兰。

一家子把?银锭摸个遍,最后才收进箱子里锁好。

得了一大?笔钱,每个人都挺欢喜,嘴角就没下去?过,围在堂屋烤火吃晌午饭还在说这事儿。

陈秀兰:“还是要有钱才安心,以后等孩子出?生也不愁吃穿,都能?用好几年的?。”

郑青云却有别的?打算,郑重开口:“我?打算等开春找人回来挖口井,家里的?鸡越喂越多,还有菜苗果树都要喝水,有口井就方便不少。”

挑水爬上坡着实是个辛苦活,郑青云灌满一石缸,来来回回要跑几趟。方竹她们都是看在眼里的?,闻言自然没人反对。

陈秀兰:“是该打口井,不说吃水,就是天热的?时候湃点儿果子,存肉都是顶好的?。”

一想到炎炎夏日里,各种各样?的?果子扔进水井,捞出?时还带着凉气,吃到嘴里清甜又?解暑,几人面上不约而同浮起笑容。

况且一口井算上材料和人工,十两银子就差不多,以家里目前的?积蓄,根本不成问题。

一时间都生出?期盼,只是冬日里太冷,马上又?要过年,不适合请师傅进门动工,还是等天暖和一点再?做打算。

泡好的?麦子装在竹筐里,陈秀兰日日都记着洒水。如此发了四五天,终于长出?一层小指长、绿油油的?嫩芽。

陈秀兰清早起床就把?前两天让郑青云买回来的?糯米淘洗干净,用清水泡上,才去?忙别的?事情。

剁草喂鸡、吃饭刷碗、缝制棉衣,一晃两个多时辰过去?,白花花的?糯米已经膨胀不少。

灶里又?生起火,热烘烘的?,烤得人脸颊发红。泡好的?糯米被?拨进木甑子,架在锅上用大?火蒸着。等待的?间隙,陈秀兰把?麦芽剪下来,切得细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