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他虽出身贫寒,却有经纶满腹, 若真弃科举而从举荐,岂非急功近利, 为捡眼前的芝麻, 而丢了日后的大西瓜?
罗必禹想跟崔太傅讨个公道, 请他喊来崔大老爷崔士达,当面与其辩论个对错。崔太傅一番思量后,请人喊来了崔士达。
再说崔士达,平日面对妻子儿女及下人,态度称得上是说一不二,但对上罗必禹这位浸染朝堂多年,能舌战朝臣八百,将死的说成活的老官,不过三言两语,便被对方怼得怒火中烧却无言以对。
罗必禹一道:宁欺白须公,莫欺少年穷!①
罗必禹二言:一双儿女两情坚,休得棒打鸳鸯作话传!②
罗必禹三称: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③
罗必禹本为寒门出身,他依靠科考入仕,从八品小官一路升至二品尚书,即便不受各方待见,却以其古怪正直深得承宣帝器重。他对同样出身贫寒,有才能的年轻子弟多加关照,为的便是打破朝中被贵族子弟垄断的局面,如今孙慎元本有机会在科举中一鸣惊人,却因崔士达的轻蔑而改了主意,他一方面气孙慎元的不坚定,一方面又联想起旧事。
当年他爱慕某家小姐,便是因为出身低微,那位小姐没有选他,而是嫁给了于俊峰那老家伙……
罗必禹口口声声地指责:崔家大老爷误我学生仕途矣!
崔士达急得团团转,奈何口才不如人,且对方所言不虚,面红耳赤之余,只能将求助的目光投向了崔老太傅。
崔老太傅毕竟是天子之师,沉着地安抚好罗必禹后,转向自进门起便沉默不语的孙慎元。
崔老太傅欣赏孙慎元,也看出他与崔夕宁之间互有好感,但毕竟是孙女的婚事,他不好直接插手。
但事已至此……
崔老太傅问:“慎元,你当真想娶夕宁为妻?”
“是!”孙慎元掀袍跪下,情真意切地道:“慎元思慕二小姐,恳请太傅给慎元两年时间,慎元定以三甲之名,登门求娶二小姐!”
崔老太傅问:“若你未列三甲,当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