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1 / 2)

还有三年年过半百,崔大山想自己这辈子?儿女成才,唯一可惜的就是自己一身手艺传不下去。

几个儿子?读书?,女婿也有自己的事儿做,孙儿外孙日后肯定也得读书?,他还真不知?道传给谁了。

崔如英看她爹愁眉不展,劝道:“收俩徒弟不就行了。”

于是,崔大山又收了两个徒弟。

这个时代师徒相?处更?像父子?,不过崔大山有儿子?,日后也不用他们两个养老孝敬,只要逢年过节走动着就行。

他更?盼着两个徒弟能?把?这身本事学会传下去,这就够了。

崔大山今儿回来脸上高兴,可也有几分疲惫之色,的确是老了。

崔大山和许娘子?年纪大了,而?二人的长子?崔大郎今年二十八岁,未过而?立,正值青年。

崔大郎十九岁考中?举人,之后家里给捐了官,在外县做县丞三年,县令做了五年,如今可算能?调回京城了。

这还是安定侯府使了一次力,不过也是因为崔大郎为官清廉,几年内将平泉县管理得井井有条,若是无所作?为,那楚庚元想帮也帮不了。

楚庚元还夸崔逸兴是父母官,他性子?谦逊本分,做事踏实周到,就是不懂迂回变迁,调回京城肯定受气。

这是由?他出身决定的,崔大山和许娘子?从未教过他这些,再学为人处世?很难。不过不全是好处,崔大郎这几年在外县本分做事,功绩其?他人拍马都赶不上。

他是家里长子?,幼时家里穷,他最懂事,知?道爹娘省吃俭用,弟妹忍饥挨饿为了让他读书?,现在更?怜百姓贫苦。

作?为长子?长兄,崔大郎性子早熟稳重。幼时就想着担起家里门楣,通过读书?考取功名,让家里过上好日子?,所以在书院读书时没有人比他再用功。他如今吃苦耐劳,也不怕什么,可以迎难而?上。

十年寒窗,崔大郎也对得起后面先生给他改的名字,崔逸兴。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他争气,对得起爹娘起早贪黑卖包子的辛劳,对得起妹妹给他背书?背诗的心?意,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得其?所愿,考中?举人做了小官,也能?给爹娘妹妹一个依靠。

不在京城,崔大郎也辛劳,可让妻子?照顾家中?,自己不能?尽孝,崔大郎心里也有愧。

可算回家了,崔大郎打算好好弥补妻儿,多在爹娘面前尽孝,盯着两个弟弟读书?,还有自己的孩子?,现在也到了读书?的时候。

崔大郎是好儿子?好兄长,更?是个严父,他不在的时候崔大山许娘子?惯着孩子?,坏毛病可不少,如今崔大郎回来了,在家里说一不二。

就连四郎五郎也是听他的,哪怕二人功课更?好。

四郎今年十九,相?比于兄长,他性子?更?圆滑,读书?也不死记硬背,加上上学早,功课比崔大郎好一大截。

他没改名字,幼时说长大了自己改,但叫顺嘴了崔四郎觉得也挺好,名字嘛,一个称呼,这样别人能?认识自己,既然别人认识的是他这个人,那他叫崔四郎还是叫崔逸兴有什么区别。

当然这也只是举个例子?,不能?真叫他大哥的名字。

崔四郎十九岁,三年前考中?举人,功课一直不错,只要好好考试,进?士是板上钉钉。

他比崔大郎少走了很多弯路,前途坦荡一片光明,只不过,崔四郎不想做官了。

好像很久之前他就不想做官,那时他最羡慕最喜欢三姐姐,做生意赚钱,很厉害。崔家现在不缺钱,家里有铺子?,他爹也赚钱,崔四郎从没为读书?要买笔墨发愁过。

但是这些都不是他的钱,崔四郎还挺喜欢钱的。犹豫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