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婶婶还记得是谁吗?”

阮氏说:“玄玉走的时候还不到二十五岁,他交友广阔,天南地北都有朋友来送他,人实在太多了,我也只认识几个人而已,但我们几家早就没有来往,又怎么说联系呢?”

张知鱼笑:“千家门生遍地,我们也要抱多点儿大腿才行,婶婶先想想,顾爹爹的好友里有没我在可靠又官儿大的人,我们先看看。”

阮氏只想到顾玉说的台州陈公复,回忆道:“当年玄玉说他有谏臣之姿,千老先生走的时候,陈公复没去都去吊唁,还把一起来的学子全带跑了。”

这也是阮氏为什么觉得顾玉是千家害死的原因。

陈公复跟顾玉是君子之交,一直惺惺相惜,陈公复每次来姑苏都要找顾玉一起吃饭。

顾玉死后他还给了阮氏一张名帖,阮氏想到这里,连忙吩咐丫鬟去找,当时她心神耗损,很多事都不太记得了。

丫鬟很快就在箱子下头找到这张已经泛黄的名帖,

顾慈看着上头的字对娘说:“爹一生从来没有看错过一个人,现在陈大人已经官居三品,成了御史中丞,整个御史台都是他在管。”

当年陈公复还是小小的七品检查御史,就因为弹劾王孙,被圣上赐下三品大员的服饰。

不过十年而已,他就是当之无愧的大周第一谏臣了。

张知鱼忍不住想,如果顾教谕活着是不是也能官居三品了?

两人没有去细想这件事,他们还有更重要的事做。

顾慈的字和顾玄玉很像,得了信儿,便回房写了封信,准备让人拿着名帖去神京找陈公复。

只是这一路实在太远,这封信又过于重要,两人半天都没想到旁谁去送。

张大郎去动静实在太大了。

李三郎去跟送菜有什么分别?

夏姐儿从房梁上探出脑袋小声说:“我去送呗,千里走单骑,好酷好酷。”

张知鱼看着妹妹已经出落得娇花一样的脸,想了半天,还是同意下来,又道:“范大人马上要回京述职,你坐他的官船走,要安全得多,只是这事有风险,无论他问你什么,你都不能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