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陆云蓁儿子启蒙那得几年后,到时轩哥儿都成亲了,现在想争,总得借点东西才行。

所以这丫头就是个很好的引子,外人看,她陆三娘子善良大度,对奶娘的女儿都格外疼惜,是个宽容良善之人。

这名声不就好了。

一个宽容的当家主母,总好过小心眼事多的。

可对赵婉芝来说,她的女儿启蒙是跟一个上不得台面的奶娘女儿一块儿,日后说出去也让别人笑话。

就算她也装得良善不计较此事,可日后呢。

如果崔家那丫头学业不精,那就是理所当然,毕竟出身摆在那儿了,家中父母大字不识,哪来的机会念书,还指望她读多好吗?

就如今日黄先生夸赞一般,一个七岁大的孩子,知道用功就能夸,她的女儿背诗难道没有用功吗。

若是真像黄先生所说功课不错,那又该怎么办,外人会夸她陆云蓁慧眼识珠,要不然这丫头只能在巷子里待一辈子,是菩萨是恩人。

说大房只会说楚玉娴一个世家出身的贵女,竟然比不过一个奶娘的女儿,说出去倒让人笑话。

赵婉芝哪里能咽下这口气。

至于二房那边,本来楚玉珠就屁都不会,陆云蓁送去一个一起读书,孙惠茹怕是早盼着这天。

不管崔如英读得好还是读得差,二房都不吃亏。

读好了三房得脸,总之二房没有儿子,二爷官位也不如三爷高,亲兄弟一母同胞,一直都依附着。

读得不好,正好有人给楚玉珠垫底。

赵婉芝不愿意崔如英来读书,她得想想法子,把她从学堂赶出去。至于会不会觉得一个大人对孩子出手太过残忍,她可不觉得。

若不依靠侯府,那丫头能读书吗?本来就该在巷子里好生待着,非来侯府作什么。

她只是想让崔家丫头哪里来的回哪里去,不是所有麻雀都能飞上枝头变凤凰的。

*

今儿楚玉珠的位置这会儿依旧没人,到了时辰黄先生开始上课了,估计楚玉珠又来晚了。

黄先生先检查完楚玉娴昨儿的作业,然后继续教三字经。

三字经全文一千余字,因为楚玉娴早学过,崔如英记得也快,黄先生教书的速度不知不觉就快了。

黄先生并非为崔如英说话,他是能瞧出她在用功。

站着也能一清二楚地看见,楚玉娴会偶尔出神,但崔如英不同,不曾走过神。

黄先生有时也感叹天分一事,楚玉娴学过他能看出,自然也能看出崔如英没学过,字都不认识,可是记得很快。

崔如英一上午都在背书认字写字,她也感叹,新脑袋就是好使。

而且她从前看过各种学习视频,知道好多学习方法,加上这个脑子真的好用,现在说是过目不忘也不为过。

一上午很快就过完了,楚玉娴觉得脑子里满满登登的,看了眼后头过来的楚玉珠,一下课就跑得飞快,而崔如英没动,伏在书案前写字。

崔如英想把今日留的字写完再回燕归堂,学堂的坐垫舒服,桌子也宽敞,燕归堂的那张桌子多是吃饭用。

楚玉娴收拾得慢,放一样东西就抬头看崔如英一眼,等了一会儿崔如英也没动,便道:“崔小娘子!”

崔如英抬起头来,“楚小娘子,你可有事?”

楚玉娴问道:“都下课了,你怎么不回去?”

崔如英:“我想把作业写完再回去,时辰还早,也不急。”

楚玉娴点了点头,“原来如此,那你慢慢写吧。”

她看见崔如英写的字了,并不好看,比她差得远呢,这她就放心了。

楚玉娴讨厌崔如英是理所应当的,明明该她启蒙,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