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玉珠到时就跟她家坐一桌好了,她弄些好吃的菜,哪怕她爹说了不用她掌勺,那也可以把方子写出来,让崔大山照着做的。

还有刘婶儿,那肯定要来的,估计会带着孩子,一桌十二个人,怎么也得两桌子。

其他巷子里的街坊,就不请了。

关系不那么亲近的。

这崔家一走,巷子里好些人还不敢相信,本来冬日就没什么活儿,都在家里猫着呢,不少人还觉得崔大山开了包子铺,赚不了多少钱呢,肯定没做木工好。

都说崔大山傻,把按月拿钱的活给辞了,谁知道崔家一声不吭就搬了家!

巷子里还是这几日才知道的,因为崔家原先住的宅子住进新人了,放了两挂鞭,好不热闹。

这也怪冬日天冷,现在谁都不愿意在外面坐着说话,不然搬东西那两日指定有人瞧见崔家搬走了。

刘婶儿是崔家在南巷的邻居,从前跟许娘子关系就好,如今还在铺子干活儿。

这打听自然跟崔家关系好的刘婶儿家打听,不过刘婶儿总去铺子干活呢,很多时候都遇不着,这又开始问刘婶儿男人。

不少人都来问赵川到底是咋回事,赵川心里还有些不得劲儿,崔大山以前还没他有本事呢,这如今都搬新宅子了。

回到家,赵川的脸色不太好,他到家忍不住问过刘婶儿,崔家这一个月到底能赚多少钱。

刘婶儿不说,再说本来她就不知道啊,她只管做包子,又不管账,这哪儿能知道。

而且就算知道了,她也不能告诉赵川,那成什么人了。

赵川见她不说,不禁道:“肯定得有十几两,啧,你说崔家赚那么多钱,你们一个月工钱也就那么点银子,还不到一两呢,这也太少了。”

刘婶儿心里一紧,厉声道:“你这可就是胡话了啊,当初崔大山在木工坊,一个月也就五钱银子,你怎么不说木工坊一个月赚多少钱呢?再说了,你那是没看见开包子铺多累,早晨大早就起,晚上多晚才回来呢,风雨无阻的。

那早上摆摊的也赚钱,更辛苦,开大酒楼的也辛苦,咋光看见人家赚钱了。”

赵川一噎,“我就随口一问随口一问,你瞧你这还当真了。”

刘婶儿道:“你少听那些人在那儿胡说,崔家赚多少那都是辛苦钱,二丫才多大,都包包子了。说那些话的,都是不安好心挑拨两家关系的。还给我开得少,你去看看别的饭馆的厨娘,一个月给多少。”

一旁芸芸也道:“爹,崔叔还有如英他们都可好了,做生意也和善,所以才能赚钱的。”

刘婶儿道:“别人问了,你可不许在外面瞎说,我要是听到啥浑话,也没脸在崔家干了。”

刘婶儿如今一个月能拿六七钱银子的工钱,这已经很多了。再说,她还不是凭自己本事当厨娘的,二丫教她调馅儿,包包子又不是啥难事,谁都能做的。

赵川道:“我这人你还不知道吗,别人问我都说不知道,从没瞎说过,我也就在家里说说。”

他跟崔大山关系也不错,就是看崔大山发达了,心里不太得劲儿罢了。有点酸,所以说些酸话,别人问他,他真说不知道了。

刘婶儿哼了一声,从柜子里找了个荷包,“哼,你可别乱说。崔家搬家,我过去帮帮忙,还得上礼呢。”

搁以前也就拿点东西,如今得备银子,刘婶儿也没托大,装了二钱银子。

再多家里也拿不出来了。

到时候她也不带别人,就带芸芸去。

日子过得也快,崔如英已经跟黄先生请好假了,初四的早晨,正好赶上陆云蓁去酥饴斋。

月初铺子盘点,陆云蓁如今每个月都去铺子看看,给装了些昨日没卖完拿的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