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如英笑了笑,那倒也是,不过该客气还是得客气,两人又说了说闲话她就回厢房了。

虽然立了世子,可还没分家呢,不过只要三房没什么事,等府上的四公子五公子都成了亲,也就顺顺利利分家了。

一个十六一个十五,也就这两年的事。

回到厢房,等许娘子回来,崔如英又把钱给她,半个月前分了四百三十二两,在许娘子那放了四百两。

这下又有三百多两,这回她还是想在许娘子那放大头,自己留着十八两,但许娘子问了问,“上回留的钱还剩多少?”

崔如英说了实话,“还有一半呢,买完首饰我就没花过了。”

吃住在府上,连点心都不用买,也就在南街吃个早饭,但也就几文钱。

许娘子想起那首饰就心疼,“那这钱我都给你存着就是了,省着你乱花。”

崔如英讨价还价道:“要不留个零头给我?大头娘给我存着。”

她笑嘻嘻地往许娘子怀里靠,但许娘子不答应,还把人推开了,上回就给你留了小头,你想想要是不给你,三十二两加上这回的十八两,那又能凑足五十两了,给你也乱花,娘给你存着。你那儿还有钱的话,就再拿二两出来,凑三百二十两。”

这钱还有大用处呢,要是买庄子就差那几十两,家里添上也无妨,要是还不够,那还真让三娘子添吗。

崔如英瞠目结舌,她娘就应该去管账,这也太会攒钱了。

崔如英不得不感叹一声,别人都抹零,许娘子竟然还能算着她的零花给凑个整。

许娘子又在心里算了一遍,“拿二两就行了。”

崔如英认命地点了点头,也好,怎么说钱都是给她的,凑整也是给他存钱,为了她好。再说她手里还有二十两呢,足够她花好久了。

崔如英就找了二两银子出来,给凑了个整。

崔如英还跟许娘子说了说立世子的事,这事许娘子也知道。

许娘子叮嘱道:“知道了就知道了,别乱打听这个。带你做生意是带你做生意,但不能仗着这个和年纪小,就什么都敢说,祸从口出。”

许娘子的性子是刻在骨子里的,轻易也变不得,不过,崔如英觉得这上头她娘说得很对。

她也没觉得自己在学堂帮三房争了什么脸面,也不觉得自己一个点心铺子就帮了多大的忙。

或许能起到些作用,但那也是微乎其微的,还是陆云蓁和三爷能干。

相反,她还沾了很多光。

若不是侯府,家里就没做生意的本钱,崔如英就算有一脑袋主意,也没有用武之地。

这也是崔如英和陆云蓁性子的好处,总想着别人给自己带来多大便利,而不是居功自傲,所以两方相处得很是愉快。

铺子里没什么事儿,卖不完的点心崔如英常常往家里带,包子铺也一切顺当。不过天气愈来愈冷,上课的时候哪怕下午没课,崔如英也不会回去,而是在厢房看书练字。

陆云蓁也问过她,可想学些别的,这么大的小娘子,琴棋书画也该学着。

若是崔如英愿意,陆云蓁就给她请女先生。

但崔如英拒绝了,崔家的家世摆在这儿,能读书就很好了,实在没必要学那些,或许等她日后自己能学得起了,可以陶冶陶冶情操。

现在学了,也用不上,还是算了吧。

练练字就得了,她觉得自己的字很有长进,先生也夸不错呢。

其余时间,抽空还能做些新鲜吃食。

可以试菜,一间包子铺子,一间点心铺子,偶尔就得上新的菜。

她有空了可以让陆云蓁吃舒服一点,对铺子来说,上新的菜客人也更喜欢。

而且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