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云蓁眼中有些许笑意,劝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这做木工活的手艺就没人比得过他。你爹在铺子里坐镇就好了,其他的事儿请掌柜的来办也好。”

有个当家的,不受欺负,但到底当不当家就不重要了。

崔如英也觉得是这个道理,“我家铺子的掌柜的虽比不上陆掌柜,可也不错。”

崔大山不是那种管不好还非要管事的,他也懒得管,怕管不好给家里添麻烦。

赵掌柜呢也没啥坏心,万事都会问她,这样就挺好。

陆云蓁笑着道:“嗯,下面人得利,自己也轻巧。”

崔如英说了会儿话就从正屋出去了,等到晚上,许娘子拖着一身疲惫回来了。

崔如英兴冲冲地说道:“娘,我爹给点心铺子做了装月饼的匣子,三娘子说好看,把匣子买了下来,给了五两银子呢。”

五两银子,那是崔大山从前做木工活儿时工钱的十倍,差不多就是一年赚的工钱了。

别看现在许娘子拿月钱赏钱不少,家里铺子每月赚得也不少,可乍一听做了个匣子就给了五两银子,许娘子还是不敢相信。

许娘子是知道的,崔大山性子老实,在木工坊干得多,活儿做得也好,可私活却接的不多,他也不敢。

本事是有,可性子摆在那儿,眼下可好了。

劳累了一日,可听到这话许娘子脸上疲惫的神色都消失了,“给这么多呢!”

崔如英笑着道:“点心铺子生意还成,做匣子是锦上添花的事,三娘子也愿意在这上头忙活,估计匣子还能在铺子里卖。”

上头虽有圆月,可不是只能做月饼匣子,只要把里面的垫层换了就是,日后做成方的也合适,盖子图案不变就行了。

许娘子眼角露出笑纹,“这可真好,你爹愿意做这些。”

崔如英道:“现在家里铺子请了人,用不着爹做太多活儿,他也就早起做包子,做这些也好,正好多攒点钱,年底换宅子。”

崔如英对这些钱有打算,多几两银子,没准儿到时候就多些选择。

许娘子不住地点头,“好,挺好,等做得多了,拿给我也看看。”

她这个月算赏钱拿了三两银子呢,中秋肯定还有节礼,不算铺子赚的,这个加起来都有好几两了。上个月铺子利润差不多是四十两,她拿了五两银子,这眼看着已经攒了近一百两银子了。

也是快。

“点心……”许娘子看了看女儿,还是把想问点心铺子生意咋样的话咽下去了,三娘子说那是给女儿攒的嫁妆,她也不想动。

许娘子也怕日后陆云蓁给女儿说亲事,说门好亲事,攒的嫁妆钱却被家里花了,日后嫁人去婆家抬不起头来。

多余问,咋样都是闺女和三娘子的事儿。

崔如英看了看许娘子,说道:“点心铺子生意挺好的,就是不知道下个月分多少钱。”

她是想过,若买宅子,差那么些钱就能买个更合适的,正好自己也有,可以给垫上。

一家人计较太多不好,而且崔家没有贪心的人。

还有一句话叫做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家里孩子多,就是得如此,有钱了总得帮帮。

若是日后崔大郎他们发达了,崔如英也希望兄长能拉扯自己。

不过也只能差一点银子的时候,崔如英可以给添上,要是差太多,那就算了。

救急不救穷,要是真花崔家赚不到的钱买个宅子,那也受用不起。

崔如英心里有这个打算,但这会儿没跟许娘子说,没做成的事,还是少说。而且,也没到时候差几十两银子,自己突然说给垫上,他们高兴。

现在说了,万一时间一长,当作理所当然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