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子,我不着急用钱,多留出些周转来才好。而且这要做月饼,估计要买好些东西。”
面粉、豆子、牛乳、咸蛋黄、玉米红薯淀粉这些,都是要紧的东西。而且,这咸蛋黄总不能一直从各家客户的收,每家腌的都不一样,还是得自己买来腌,才能保证每个蛋黄酥都一样。
陆云蓁道:“就算留出来也有分成的,你可以想想是存起来还是投进别的生意。”
说完她又叹了口气,“生意是不错,就是赶在这档口,你说要是提前一两个月开铺子就好了。现在离中秋不到半个月,我怕过些日子就没人订月饼了。”
街上人来人往,好像也和要过节有关系。
崔如英默了默,千金难买早知道。
从前,就有人没买东西,之后扼腕,要是早点买就好了,可是没用呀。
不过跟陆云蓁肯定不能这么说的,安慰和反驳都没用,得出主意才行。
今儿是初三,离中秋还有十几天,今日订月饼还赶得上,可送节礼都是提前送。
铺子确是赶上了中秋这个好时候,可是也的确是来不及,不然陆云蓁也不会去娘家问,按理说开个点心铺子,应该自己给娘家送一些的。
要是早个一个月,就能多定出去些,也多一分把握。
崔如英想了想,说道:“今年不成,还有明年呢。”
陆云蓁觉得崔如英年纪小,还是想得太过天真。
为铺子长远考虑,的确还有明年,只不过十月份两月期满,别说明年,就是十月初一定的,都没什么关系了。
陆云蓁刚想开口,忽然想到,崔如英说的其实就是今年的事,倘若能把月饼定出去是会收定金的,二成定金,其实也不少。
只要定出去的生意足够多,多几个二成定金,那也好些钱呢,怎么不能算是这两个月的。
陆云蓁笑着点着点头,“也对,我再多问问。”
她嫁妆铺子有几间,平日也有往来的生意伙伴,问一问谁要月饼。
崔如英笑着道:“定金二成,那要是有人订一百斤月饼,那就十几两银子了。”
陆云蓁在心里也算了算,一个人定一百斤的怕是少,不过可以多几个人定几十斤,这样一来也不少了。
崔如英突然间又想到了个主意,她道:“三娘子,咱们不如把‘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这句诗也给裱起来挂在铺子里了,或许文人墨客喜欢呢?”
这句写得是思乡,不马上中秋了吗,传闻这首诗之后才有月饼这个称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