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来,孙娘子根本没有狡辩的余地。

赵掌柜看孙娘子一副天要塌了的样子,也有些不忍,但还是道:“小娘子,天色不早了,快先回去吧。”

这会儿都快过戌时了,得回去了。

崔如英点了点头,跟孙娘子道:“时辰也不早了,婶子也早点回去吧。”

卖包子,还便宜卖,若是这些人到铺子一闹,怎么有时候买的包子便宜,五文给三个,三文给两个,到铺子里反倒贵了,那怎么办。

别的客人听了,又会怎么想?这对铺子的声誉不好。

回去的路上,赵掌柜没再问崔如英怎么打算的。

这事儿自然得告诉崔大山,他向来觉得崔如英有主意,但是这种事儿还是得大人做主,再有主意这年纪也小,七八岁大的孩子能做什么主。

搁别人家,七八岁大的孩子还玩扮家家酒呢。

不过细想想这孙娘子倒挺有头脑的,每日包子多的时候能带回去六个,那三个卖五文钱,她这儿生意挺不错,全卖了一日就能拿十文钱。

再把月钱均到每日,那一日能拿十六文到二十文不等,这一个月加起来比他赚的还多。

怪有头脑的,不过这也不是常人能想到的法子。

赵掌柜觉得牙根泛酸,他是做掌柜的,学了多年的本事,赚钱是凭本事赚钱,月钱一个月五百文,什么都算上六百文,这孙娘子只是钻空子,每月就拿跟他一样的钱,这说出去,谁还愿意多干活。

那全去拿包子往外卖好了,赵掌柜又不傻。

赵掌柜做这些也并非为了铺子,多半为了自己,就算今儿崔如英没发现,没跟上去,时间久了他发现不对了,也会跟崔大山说的。

赵掌柜觉得自己得给崔如英上上眼药,不然得等到啥时候去,他说道:“还好孙娘子来铺子的时间不太久,出去卖包子不足一个月,不然就坏事儿了。

总便宜着从孙娘子这买包子,虽然就几个人,可日子长了,怕以为咱们铺子包子就是五文三个,三文两个,到时候闹大了对铺子声誉不好,那别的客人花两文钱买包子的也会觉得不平呀。”

要是知道别人便宜买,自己买的贵,赵掌柜也不会愿意。

崔如英点点头,“这些我都知道,回去会和我爹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