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包子里鸡蛋很多,都是蛋花。

崔如英道:“光看也不成,陈管事你尝尝味道,不合心意也没事儿。”

陈三没吃过胡萝卜鸡蛋的,就尝了尝,又尝了酱肉的,羊肉的太贵,饭堂不会买,就不尝了。

吃完他点点头,说道:“味道是不错,就是这价钱可不便宜。”

崔大山道:“可光看包子就能看出来我们家的包子馅儿多料足,尝着也知道味道更好,跟外头的不一样,不然生意也不会这么好。”

崔如英觉得这句话就不错,把包子身价抬高一点,味道好用料足,这才是首要的。不然为何不去小摊子买包子呢,不就是看中崔记包子好吃吗。

陈三笑而不语,见崔大山没别的话说了,崔如英忍不住插了句嘴,“这包子做好了,运到书院饭堂也方便,更省时省力,而且我家不是小摊子,铺子也有官府的文书,吃着放心。”

男人说道:“那倒是,不过这并非送到别处,书院是什么地方,钟灵毓秀人杰地灵,里面都是读书人,这若出了一个状元,还吃过你家包子,那传出去对铺子也好。这两方得利的事儿你们也把眼光放长远些,就别光想着卖包子了,也别光说你家包子好,我来是谈生意的,如果价钱合适,就定一些。”

小事儿而已,他就能做主。味道是不错,他只吃了个四瓣的,觉得馋虫都被勾出来了。

味道微甜,家里就做不出这个味道来。

崔如英道:“那得看定多少了,包子做好了,是我们送过去,这人力物力都得算在里头,若是定得太少了,还要给书院便宜,那也不合算,铺子为何做这门生意呢?

而且学生考中那是书院先生和学生自己的功劳,就算有饭食的功劳,可包子那么大一个,就算能起到作用也是微乎其微的,毕竟书院饭堂味道更好,我们小铺子里的包子怎能比!”

崔大山道:“我闺女年纪虽小,可说的话不糙,的确是这个理儿。包子送过去,也不挂牌子,谁知道是崔记包子。”

陈三无奈一笑,崔家这小娘子实在机灵,生意人也都重利,他不再扯别的,直接道:“话虽如此,可定的多总得便宜点儿,不然买得多和买得都少一样,为何来你家买呢。”

崔如英这回不说话,她可以帮着说话,但是得崔大山做主。

崔大山道:“既然都诚心实意的,我也不虚着,定的多了给便宜点儿。”

还是多少的事儿,少了不值当做,更不值当送去书院。

陈三道:“每日早上要五百个包子,胡萝卜鸡蛋馅儿的给我做成白面包子吧,不用做水煎的。”

水煎包子个头还小点儿,价钱还贵,学生多,买水煎包肯定不合算。

更好吃又如何,学生去书院是读书的,这包子比起白面饼子已经好吃多了。

来崔记铺子范管事早几日就说过,但陈三一直拖着,今儿早上一个世家子弟摔了碗,他就找过来了。

“晚上要三百个酱肉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