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这么说,问了句,“当真?”

崔大郎点了点头,“自然如此。爹,如英这字好听,是个好名字。”

二丫道:“我也觉得好听!”

崔如意眼巴巴地看着崔大山,心里一松,说道:“对呀,三娘子也和娘说了,娘也高兴。”

崔大山抿了抿唇,许娘子都说好,那应该不错。

他点点头说道:“那这回回去你给先生带些东西,爹给你钱去买。既然先生看重你,那你更得好好读书。”

崔如英道:“爹说得是,好不容易才有这样的机会,我必然要珍惜的。”

她顿了顿,看了崔大郎一样,接着道:“而且大哥都没去书院呢,我就先去了。若是我还不好好读书,那还不如从侯府回来,来铺子帮忙卖包子呢。”

崔大郎帮她说话,崔如英也趁机提提让他读书的事儿。崔大郎若能考取功名,对崔家只有好处。

就算考不上,识字会算账,当个掌柜的,对家里也有助益。

毕竟书院教的可不止读书识字,还有其他的课,比如礼、乐,当然算数也教。

读了书能写账本,也识字省着被人骗了。

书院又不是不放假,到时候放假回来也能帮忙。

以崔大郎的性子,不可能读了书就忘了家里。崔如英把这看成一项投资,更看重的崔大郎的品性,日后的回报是长期的。

而且家里有个读书人,见多识广,之后能不能把四郎五郎送到书院去,和这个也有关系。

崔大山许娘子知道读书有用,就会想着把其他孩子也送过去的。

让崔大郎去读书一直是崔大山的心愿,他也一直记得这个事。这回听崔如英又提起,他不禁又燃起念头,如今铺子生意还算稳当,要不要请个人,送儿子去读书去。

束脩家里交得起,笔墨也买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