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见碗里没了,崔如英就给她和芸芸夹,实在吃不下了,刘婶儿道:“行了行了,真够吃了,这肚子吃得溜圆了。对了,是不是晚上还得做生意?”

崔如英道:“晚上街上人也不少,我看别人家都是酉时开始做生意,做两个多时辰打烊。一回生两回熟,有了中午,晚上就知道该怎么弄了。婶子就回家歇歇,今儿多亏了婶子帮忙,一会儿我给装包子去,婶子别急着走。”

刘婶儿点点头,“我瞅着中午人不少,明儿我再过来一趟。细活我也做不了,只能端个菜刷个碗啥的。”

又吃又拿的,刘婶儿也过意不去,明天再帮忙可不能拿东西了,拿崔家东西还少吗。她今儿才知道四个小包子就十文钱,今儿中午,她和芸芸吃了都得十几个了,那得多少钱。

崔如英松了口气,“明儿就劳烦婶子多帮忙照应了。”

刘婶儿:“你看你,总说客气话。”

崔大山憨厚一笑,他是不会说啥话,但是真的感激刘娘子,“三丫你快去装包子。”

崔如英把剩下的生煎和水煎包的全给装上,刘婶儿便带着回家了。

客人走了,刘婶儿也走了,碗筷还没收,铺子里没了别人,崔大山肩膀一塌,看看闺女又看看铺子,想说啥却不知道说点儿啥,傻嘿嘿笑了半天才道:“咱家这铺子就开起来了?”

饶是看着铺子,看着里面桌子,崔大山还是不敢相信。

上个月才开始做生意,这个月就租了铺子,虽然铺子不是自家的,可是终究和摆摊儿不一样。

二丫眼睛笑成了月牙,大郎舒了口气,“爹,是开了铺子。”

崔如英道:“爹,咱们不就在铺子里吗,不然看看这个,钱总不会骗人吧。”

崔如英和大郎跑堂收钱的,钱都在他俩这儿。

也没用钱匣子,就缝了个布袋子系在腰间,给了钱就放在腰间的钱袋子里,方便还省事儿。

崔如英这钱袋子比崔大郎的沉,崔大郎管卖酱肉包子,总共十二屉,估计钱袋子里有三百来文。

崔如英钱袋子中间还回厢房换过一次,她管着大堂,一桌有一人的,也有四人的,吃十文到六十文不等,她算着,从开业到最后一桌客人吃完,今儿总共有五十八桌,也不知流水能不能够上一两银子。

崔如英道:“爹,要不数数钱吧。”

做生意是为了赚钱,开铺子自然也是。为了开铺子做了这么多事儿,忙里忙外好多天,还有啥比数钱更高兴的,桌子碗筷都可以一会儿再收拾。

崔大山嘿嘿笑道:“数数也好,快把窗户都关上。”

打烊之后门是关上了,窗户却没有,外头路人看见了可不好,崔家只有小财,但崔大山知道,财不外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