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不知道,蒋丞相那个和他恩断义绝的长子身陷牢笼,所有人都在暗中观望,蒋丞相到底是会冷眼旁观,或是顾念父子情谊,毕竟当年的事情,都是有目共睹的。
蒋丞相望着御哥儿,他原本清冷的神色似乎带了一丝柔和,顾三娘心道,终究血浓于水,就算看在御哥儿的面上,他也该救沈拙一命。
不过此时,顾三娘并没当着众人的面前,说些父子亲情之类的话,她只对沈丞相说道:“我们母子在京中举目无亲,唯一的指望,就是能洗刷拙夫的冤屈,拙夫绝对不会做出这等违背良心的不法之事,恳请大人主持公道。”
说完,顾三娘又对着蒋丞相的磕了一头。
蒋丞相收回看着御哥儿的目光,转而打量起顾三娘,她荆钗布衣,虽说脸上带着哀求的神情,眼神却又坚忍不拔,不像那些名门闺密,更不像粗鄙无知的乡下妇人,就凭她敢当街拦轿喊冤的勇气,倒比有些男人更能担当。
“你说你丈夫是受人冤屈,又有何凭证?”蒋丞相沉声问道。
顾三娘回道:“小妇人拿不出凭证,可是小妇人就是敢断定拙夫不会做出这事,现有个甚么大人,找来了几个劳什子人要来指证拙夫有罪,小妇人是大大的不信,就算要审讯,也请大人同审此案,以免冤枉好人呀。”
要是放在别处,顾三娘无证无据,仅仅因为深信丈夫不会犯事,就来击鼓鸣冤,早有人来把她赶走了,她之所以胆敢来拦蒋中明的轿子,就是豁出去赌了一把,看看蒋丞相心中是否还顾恋着一丝父子之情。
然而,她却不知道,朝堂之上,百官各司其职,就算蒋丞相是内阁首辅,也断然不能随意插手大理寺审案,那日安如海公然闯进大理寺,事先没有通气,就说要塞几个人证,于情于理都是不合律法,大理寺卿就算嘴上不说,心里也是不满的,他写的折子,还压在蒋丞相手里呢。
蒋丞相不露声色,他看着顾三娘说道:“此事本官知道了,你且回去,本官自有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