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不多,我将我家小娃也带来了,这可是值得传下去的大事。”
沈郁留意到,下方不止有成年人,还有许多小孩,应该是大人带来的。
被调来的侍卫尽心尽责维持秩序,虽然人多,倒也没出什么乱子。
时间一点点流逝,距离吉时越来越近,终于,吉时到了。
一位风评很好的礼部官员走上前,在万众瞩目中,掀开巨碑上的红布。
人群骚动起来。
离得近的试图在上面找到自己的名字,但石碑过大,刻的字太多,想要找到自己的名字,无疑是一项巨大的工程。
整个过程耗时不长,结束后,沈郁和商君凛相携下楼。
下楼后,百姓的议论声听得更清楚了,里面不乏有许多赞美皇帝的话。
百姓都是这样,极易满足,只要能让他们过上安稳日子,觉得日子有盼头,一天比一天好,就会感激当权者。
在沈郁的影响下,商君凛一改从前作风,朝廷上发生的大小事,尤其关系到民生的,都会通过民报告知百姓,京安报更是开设了专门的版块可供百姓投稿,大桓各地的官府也备上了意见箱,百姓有什么想法,都可以上达天听。
若说以前百姓谈起商君凛时,说的多是不理解的话,现在谈起时,基本都是赞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