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自愿的么,身为大桓人,大桓有难,理当出一份力,还是说,贾大人不愿出这份力?”
“臣倒觉得,此法甚妙,”丞相站出来,“为表支持,臣愿捐白银千两。”
另外两位内阁大臣也跟着站出来,表示愿意捐钱捐粮,从户部走漏风声起,他们就知道陛下铁了心要做这件事,与其反对惹陛下不快,不如赞同并出一份力。
抛开其他,他们也觉得这个法子是目前对大桓最有利的,他们已经官至内阁,首先要保证的便是大桓的稳定。
在朝臣的商议下,户部尚书提出的方法进一步得到改善,最终确定无误后,便可对外推行。
京城有门路的人听到风声,开始着手准备。
商君凛下朝回来,没在屋里找到沈郁:“贵君呢?”
“参见陛下,”被叫住的宫人连忙行礼,“贵君在那边的小戏园。”
商君凛转道去了小戏园,小戏园在玉璋宫北面,沈郁往常很少去那,前段时间还和商君凛商量将那重新布置一下。
还未走进,便听到了里面传来的唱戏声。
“阿郁什么时候喜欢听戏了?”商君凛走进小戏园,正好看到沈郁低头和一个身穿粉色戏服的人说些什么。
来不及吃醋便见沈郁向他招手。
“陛下快来,看看这段还能怎么改。”
“你这是在做什么?”商君凛不明所以走过去。
“给京城的百姓编一场戏,在朝廷命令下达之前,让他们先了解一下自己将做的事有什么意义。”
第106章
这是沈郁最近想到的,朝廷即将公布的赈灾法子不说在大桓,往上回溯,也没有哪个朝代做过,不比朝堂上的大臣经过一番争执了解这个方法,大桓百姓对这个法子并不了解。
若此时有人起了歹心有心扇动,不知内情的百姓便会轻易入套。
“阿郁是打算用戏曲的方式让百姓了解?”商君凛拿起沈郁手中的戏本,问。
“对,我本来是想让一些小官员专门为百姓解释,后来一想,光凭口头解释恐怕不够深入人心,得找另一种方法,最好能调动百姓的探讨和思考。”大桓百姓爱听戏,沈郁便想着将这个方法编进戏曲里,再由戏班唱给百姓听。
商君凛粗粗翻看了一遍戏本,现在还只是一个大致故事雏形,戏本上的笔迹他很熟悉,是沈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