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没有明令禁止商人到关外经商,随着大桓与其他国家的关系稳定下来,逐渐发展出专门行走在大桓内和大桓外的商人,他们会将大桓的商品高价销往关外,再将关外的商品带回来,亦能卖给好价钱。

只是风险很大。

毕竟没有官方保护,稍有不慎便会让劫匪抢了去,损失财物是小,严重的甚至会丢掉性命。

“有一些路子,”严铮笑了笑,“比起大桓,我更喜欢赚关外人的钱。”

严铮显然事先做好了准备,交谈起来条理清晰,沈郁也会说一些自己的想法,商君凛也加入了讨论,最终定下来的方案比最初的更完美。

沈郁眼里的笑意更深了些,和一个聪明人合作就是这点好,不需要去费心解释太多,指出一个点,对方就能明白是什么意思。

“我不方便经常出面,具体合作事宜会由徐掌柜和你详谈,若有其他问题,直接找徐掌柜就行,关于这些物品的买卖,都是徐掌柜在负责。”沈郁不好因为这种事经常出宫,比起亲自出面,他更喜欢将事情交给下面的人做。

“好,具体的我会找徐掌柜谈。”

“除了那些适合女子用的物品外,我手里还有一些其他适合销往关外的商品,如果有机会,期待以后的继续合作。”

“严某也希望能长期和余公子合作下去,对了,余公子可有听说最近朝廷打算发布的捐赠令?”

正式版其实还未发布,户部还在商讨具体的奖励措施,但有些和朝廷官员关系密切的,已经提前得到了这个消息。

比如之前因为修路和工部搭上关系的严铮。

从交好的官员口中得到这个消息后,严铮一直在为这件事做准备,他不是个短视的人,当然知道这件事对商人来说多么有利。

那可是直接得到朝廷的认可,比和什么地方官员打好交道都有用,对他们来说,一点钱而已,打点谁不是打点,既能和朝廷攀上关系又能得到好名声,何乐而不为?

“你说的是捐助肃北那个?”沈郁没想到户部动作这么快,消息已经泄露出去了。

“对,不知是何人想出的法子,对我们商人来说太有利了,我和认识的老板们都决定尽自己所能,能多出一点是一点,”严铮状若不经意提起,“地方世家得到这个消息定然也愿意出一份力,两位可有听说,江北那边有好几个家族囤了大量粮食,打算销往肃北?”

沈郁倒是不知道这个,但他记得,前世有好几个地方世家在这个时间突然崛起,后来还给越王提供了不少便利。

“陛下觉得,严铮为什么要和我们说起地方世家的事?”回到玉璋宫后,沈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