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方到京城再到肃北,所需要的时间太多了,耗费的人力物力也不会少。
“臣也知道此法不妥当,但……”暂时也没有别的办法了。
“陛下,我有一个法子,改重征民税和重收商税为自愿募捐,对百姓,能出多少出多少,不能为了赈灾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对富绅贵族或者世家宗室,可以根据他们捐赠的物资给予一定奖赏。此法重在奖赏上,富人皆有攀比心理,能让他们主动捐赠岂不是比强行征收好?”
户部尚书是个聪明人,一下就能想通二者的区别,若改为主动捐赠,便不会产生任何怨言,还会给捐赠人一种荣誉感。
他拱手朝沈郁行礼:“贵君大才!”
“大人不必多礼,具体如何操作还需要大人费心安排,还有各地藩王,肃北有难,身为皇室宗亲,他们理当为国出一份力。”
听完沈郁的话,户部尚书没忍住多看了他一眼,拱手道:“臣定当竭尽全力!”
作者有话要说: 户部尚书:薅藩王和世家羊毛啊,说到这个,我可就兴奋了
第104章
“阿郁怎么会有这么多新奇点子?”户部尚书离开后,商君凛从身后抱住沈郁问。
“只是将户部尚书大人的法子换一种表述形式罢了,不论什么事,强制要求去做和主动要求去做,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越是手里有钱、有权的人,对好名声越看重,捐赠物资后,他们能得到朝廷认可的好名声和百姓的赞扬,何乐而不为?”
沈郁前世与这些人打过太多交道,应付起这些人来也自有一套法子。
虽然大桓不禁商,但商人的地位并不高,他们手里握着足够多的财富,却仍然受到各种掣肘,随便一个地方官员都可以给他们带来大麻烦。
每年,他们用来打点各个官员的钱财都不是一笔小数目,沈郁提出,但凡捐赠者,皆可得到朝廷嘉奖,贡献大的,还可得到特殊嘉赏,与其花钱在官员那疏通关系,不如直接和朝廷搞好关系,聪明人都知道该如何选择。
户部尚书回去后,当即召了户部大小官员过来议事。
户部上下为了这事已经好几天没好好休息过了,他们管的是大桓的钱袋子,偌大一个国库,需要照顾到整个大桓,不能仅仅为了赈灾掏空所有,那样会带来巨大隐患。
“大人,陛下可有通过我们的建议?”一位户部的官员拱手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