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1 / 2)

端王做什么事情都想着很快要一个的结果,太子看起来性子急,可他是那种用很多年时间来做一件事情的人。

皇帝叹气,“母后,儿子也是人,儿子也会怕。你说,儿子应该怎么做?就只好先棍棒底下出孝子。”

太后把棍棒底下出孝子这几个字喃喃了几声,最后道:“皇帝,棍棒底下出孝子,说的是他们小时候调皮捣蛋不懂事,这才需要用棍棒去镇压,如今太子规规矩矩的,你这般,也太过于伤人心了。”

“太子那个孩子,虽然有些小心思,可是对你对哀家,哪里有过半分的歪心思?作为儿子,他孝顺你,敬重你,仰慕你,作为臣子,他对你忠心耿耿,不敢有任何的违抗。”

“从小到大,他都这样懂事,别人家父亲求都求不来,你却要把他推向别处。”

“他如今也是有孩子的人了,你还打他屁股板子,你让他在孩子面前情何以堪?”

皇帝就想起太子是个极为看重面子的人,笑了笑,但又马上严肃起来,只说了一句话。

“太子确实很好但就是太好了,即便他没有与臣子结交,朝中大臣支持他的却越来越多。”

“他总想着折腾些什么出来,赋税,土地……这些东西,都不该是他碰的。他也知道自己暂时碰不了,所以只是默默地去搜集文书,为以后自己能做的时候做准备。”

“可是,母后,您说,他准备多久就可以去做了?跟着他一起做的有多少?他们是打心眼里听朕的话,还是只听太子的?”

太子,即便在他这般的打压之下,依旧可以在朝堂上面聚集人心,皇帝每每看见他跟人谈天说笑,都忍不住想:许是再过几年,朝中人人都以为储君可以行帝王之事了。

皇帝还是第一回把自己的心思说出来,太后虽然能想到他心里面那些弯弯绕绕,却也没有想到他的疑心病已经到了这种地步。

她惊讶的道:“你怎么会这般想?”

她还要再说几句话,却被皇帝打断,摆了摆手,道:“其实朕心里什么都明白,可是身在这个位置,坐在龙椅上,总是想得多。”

那就让自己少想一点。

“此时太子还不大,心思也不大,朕现在压着他学乖,总比以后好。”

总比以后好什么,皇帝没有说,太后也没有再说,只坐在那边抹眼泪,“何至于此!”

“君君臣臣,那是你们外边的事情。如今在宫里面,就按照哀家的规矩来。”

“总之,阿昌和阿昭肯定是要来哀家这里的。”

皇帝说了一通话,觉得太后应该明白他的意思了,便满意离去,等到晚上来的时候,就看见两个孩子坐在桌子边吃东西。

两个人都还小,身边还有嬷嬷看着,端王的儿子阿昌还要人喂,阿昭却一点都不让嬷嬷插手。谁要是敢帮他,他还生气。两只眼睛一瞪,颇像那么回事。

皇帝看了一会儿,发现他自己就是用手去抓饭吃,也坚决不让人帮忙。这小性子,还有这小脾气,简直跟太子小时候一模一样。

周全恭也看着两个孩子笑,阿昭率先发现了进来的皇爷爷,立马就奔了过去,拉着皇帝的手:“皇祖父,您今儿个怎么有空过来啦?”

皇帝:“……还真是人小鬼大。”

他一手拉着一个,“今日来慈乐宫的时候可哭了?”

阿昌点点头,有些不好意思:“ 哭了一会。”

皇帝又去看阿昭,“你呢,你哭了吗?”

阿昭摇摇头,“这有什么好哭的。不过是从家里住搬到了太祖母这里罢了。”

他口齿清晰,还带着一股浓浓的京都腔调看架势就知道是太子教的。

太后就在旁边笑,“好了,阿昭,快让你皇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