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一场计划内的劫难,最核心的只有两个点:一是被掳走的玄奘,二是被打伤的悟空。如今护教伽蓝愿意出手,悟空受伤可以圆回去,接下来还得头疼,该给玄奘被掳找一个什么理由。
一想到这件事,他就百思不得其解。
黄风怪很愤怒,这可以理解;你去找孙悟空、猪八戒打一架,也不是不行;但你抓走玄奘算怎么回事?人家是佛祖二弟子,你不过是一只灵宠而已,难道还指望灵山会偏袒你吗?难道说黄风怪是个乖张性子,脾气一上头就不管不顾?
李长庚想了很久,也没想明白这怪的动机为何。眼看黄风洞快要到了,他摆动拂尘,正要吩咐老鹤下降,却突然见到最高的山崖上似乎有一个身影。再一看,那身影缨络垂珠翠,香环结宝明,手中托着玉净瓶,不是观音是谁?
李长庚大吃一惊,她不是去追黄风怪了吗?怎么就在黄风洞门口站着不动?他飞近再看,观音的形象在不断地变化,一会儿是威德观音,一会儿是青颈观音,一会儿是琉璃观音,状态很不稳定。无论如何变化,那身影到底透出一股天人五衰的凄苦。
李长庚赶忙按下老鹤,落到崖头,问观音发生什么事了。
观音一见他来了,“唰”地换成了阿麽提相,四周火光缭绕,遮住了面孔。李长庚没好气道:“大土你的三十二相,难道是用来遮掩心情的吗?”观音不语,仍旧变换不停。
李长庚又道:“贫道不知大土是出了什么事会如此失态,但俗话说,千劫万劫,心劫最邪。咱俩本是给别人渡劫护法的,如今给自已惹出这么大一桩劫数。在这个节骨眼上,你若心先怯了,那便真输了!”
观音没想到,李长庚居然不计前嫌前来宽慰,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半天方喃喃道:“老李你是来看我的笑话吗?”李长庚一捋胡须,语重心长:“你我纵有龃龉,到底是一起护法取经的同道。贫道看你什么笑话?难道取经黄了,我有好处不成?”
他这话说得实在,观音沉默片刻,终于换回了本相,恹恹地把玉净瓶推给李长庚,让他自已看。
李长庚朝瓶口一看,水波里浮现出黄风洞深处的画面:只见玄奘与黄风怪对桌而坐,正欢谈畅饮,哪里有半点被掳的狼狈?他一阵讶然,看看观音,又看看水波,眉毛皱成了一团:“玄奘这是……打算把你换掉?”
这听起来有些荒谬,但李长庚推算下来,只有这一个说法能解释黄风洞中的奇景。
玄奘与黄风怪居然彼此相识。
一旦带着这个前提去审视黄风怪的行为,便会发现他看似鲁莽,其实精细得很。
猪八戒不能打,打了会得罪玉帝;玄奘不需要打,两人本来就认识,他能配合假装被掳走;唯一可以打伤的,只有孙悟空。他背后没有大能撑腰,但齐天大圣的名头偏偏又大,一旦受伤,可以掀起很大的舆论。
取经队伍三个成员,一个被假掳,一个被打伤,一个被无视。黄风怪这一次袭击,避开了所有的利害,偏偏动静又不小。
一旦取经队伍出了难以挽回的大问题,上头势必震怒,只有换人一途。至于黄风怪,等换了新菩萨过来,他把毫发无伤的玄奘这么一放,自称听了高僧劝解,幡然醒悟。既给新菩萨长了脸,自已又算赎清了罪过,同样能进取经队伍,还能提供一篇上好的揭帖材料。
而要完成这一连串让人眼花缭乱的操作,关键不在于黄风怪,而在于玄奘愿不愿意配合。换句话说,整件事真正的推动者,只能是玄奘。
这些推测说来复杂,其实在李长庚脑子里一闪而成。他暗暗咋舌,那个看着傲气十足的玄奘,想不到也有这么深的心机。
观音苦笑,把瓶子拿回来,算是默认了李长庚的这一番推测。她之前追到黄风洞,一看到玄奘和黄风怪推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