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知道外孙女嫁的是何人,来龙去脉他皆清楚,在他眼里常伯樊是孙女所能嫁的最佳之人,但到底不是良配。

常家虽还有一个临苏常氏贡盐一门的名号,但以前他们是贡侯,非商流之辈,到了现在的常氏年轻当家人手里,没了名号的临苏盐门说是从士族落到了商籍也不为过。虽也说卫国开国之帝乃行商大豪所立,前朝的士农工商到他们卫朝就成了士商农工,商籍只在士族之下是立得住的,但卫国一百余年,像佩氏一门这等执守读书人清律的人家,家中女儿从生下来的那刻起是不会考虑到把女儿嫁到商户人家一事的。

但临苏人家当中,能与外孙女合适的也就常家的这位年轻人。老太爷

不是不懂变通之人,在看过女婿告知他外孙女出嫁的种种事宜的信后,仅浅叹了一声,还去信安慰劝说了女婿一翻,望他珍惜眼前人,既然选了人做女婿,就要义无反顾把他当一家人看,不得心存偏见。

老太爷是个想明白了就会放下偏见之人,他心中已然是接受了这个孙女婿的,只是到底是没见过,一时之间心里念的也是那最在乎的,这下可算是想起有个孙女婿也来了。

“是。”常伯樊微笑抬头。

老太爷定睛看了两眼,不禁抚须打量。

佩老爷一看,就知老父亲脑子里在想事,他不禁也往这看着察颜观色极厉害的外甥女女婿看去。

老父这是看出什么来了?

老太爷抚须了几下,忽又转头看向站在他身边的苏居甫:“我们这位姑爷是位见多识广,秉节持重,处之泰然的俊才呐。”

得此盛赞,莫说常伯樊这下愣了,连苏居甫都有些愣然,尚未回过神来回话,就听他妹妹这厢颇为自然自在道:“他是的,当家懂很多,他去过很多地方,家里的生意都是他亲自打点的,家中制家具打首饰的料子,也是他自行去寻的,他很小的年纪就自己出门去辛苦了,他看着年经不大,但已见过许多不同的人哩。”

苏苑娘跟他去过深山的寨子,也见过他周旋于临苏衙门河道各官员中的那些事,自是知道常伯樊走过的足迹有多远多深,所交之人从下到上有多广泛。

这些常伯樊身上有的苏苑娘前世没去深思过的辛劳和厉害这世她都懂了,是以外祖父一提到这些个,她就有得话说了。

她这一言语,莫说常姑爷与她亲兄长当下皆不可思议与惊奇地向她望来,就是那走到了他们眼前的老太太几人也是惊奇地看向了这不害臊的小娘子。

苏苑娘见大家齐齐看向她,正欲再要说话,就听外祖父奇道:“你倒是知道的甚清楚嘛。”

那是自然,苏苑娘颔首:“是的,当家常跟我说,还带我去过他远远去过的地方,我就记着了。”

她自认回得真心真意,毫无弄虚作假之意,看在一片她亲近的眼里,不是傻就是娇憨天真朴实得可爱。

苏居甫就觉得自己妹妹傻得不能看,不禁掩眼愧道:“是我错了,是我才见她几个日子,就把她一时的机灵当成了聪明才智看。”

他一副不忍卒睹的模样,老太太都笑了,推着他们往里走:“都愣在门口作甚?回屋,回屋去。”

一家人相互挤着往里走,苏苑娘正要扶着外祖父往里去,却在进门后没两步,就被常伯樊拉住了手。

她不解,但见常伯樊跟她晃了晃手中的匣子,苏苑娘恍然大悟,又见小表弟笑着过来替她接老外祖的手,她便随常伯樊走了一边,想去开匣子拿出书画给外祖父评点。

常伯樊拖着她到了一处搁着众多书本案几处,把匣子暂且放在了空白处,他脸上皆是笑,就如三月的阳光春风一样明媚温暖,他低低叫了她一声苑娘。

“苑娘”两字,被他叫出了百转千回的柔情来,未料那被他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