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日后便逢月考,课业自然繁重起来,这几日皆是去了学里。”陆叙答道,甄氏方点一点头,二人都未再提那事。陆叙心想,左右便是要娶小宛进门,也需有段时日,如今不求娘做别的,只要不再去闹事,他便心满意足。
甄氏却不知他如何作想,她只知道将那祸水留在医馆,迟早是要叫她勾走儿子。眼下儿子既未明说他二人的关系,她便只假作不知。“成家立业,先成家后立业,娘也不同你卖关子了,两日前那陈家又送了请帖来,说是要办个甚么桂花宴,你为人比娘还要仔细,自然能猜透其中之意。”
这陈家算是青州城闻名的商户人家,家底殷实富足,不比那孙家差了多少,只一个经营丝绸布庄,一个却是从事首饰典铺。
陈老爷一家祖代从商,在这青州城内可谓早已立住了脚跟,他那太太便是当地一个老秀才家的闺女儿。陈太太自嫁入陈家后,起先还因妆奁过薄娘家清贫的缘故,在夫家很是兢兢战战了一段时日。
商贾之人虽是铜臭味足,理应不须似那名门世族整日里循规蹈矩,持守礼节,可这陈家不同,不说在青州一众商贾之中地位数一数二,便是那一份家底,也是寻常商贾心之所向的。
一座宅子便深不见底,更不消去算里边仆婢成群。陈太太之所以能嫁进陈家,便是因着陈老爷喜爱知书达理的女子,她家里虽不富足,可碍不住有个书香后族的名称,这一样好名称安在头上,这陈家才来了说媒的人。
她那几个妯娌,全是富商之女,独她一人与她们身份不搭,婚后的前两月她是日日提着心,唯恐哪处行差踏错,待近了第三月便查出有喜,她这一颗心才算放了一半进肚里。
心底煎熬了近十月,产房内稳婆子喜呼一声“少爷”,她这颗心才算完全放进了肚里。有了儿子傍身,心下便有了底气,在陈家亦是有了立足之本,这当家太太的姿态才算拿了出来。
陈家有三房,却是二嫡一庶,她不好不坏恰好嫁了陈家的嫡幺子陈老三,顶上有一个嫡大哥与一个庶二哥,二人皆是娶得商户女。
这亲大嫂嫁进来生下个长女后,生产时便不幸伤了身子,不说再难怀孕,身子也是每况愈下。二嫂子子女缘好,她未嫁进陈府前膝下便有了几双儿女,身子骨也是好的不能再好。
可便是如此,老太太仍旧一手把持着府中中馈,大嫂子身子不好便长期卧病在榻,老太太本就偏宠着幺子,观她进门不久便诞下麟儿,心里一欢喜索性就将府中中馈交与了她管。以至于迄今大嫂子去世多年,大伯又新续了弦,这陈府后宅主事的还是她一人。
陈三太太生下长子不久,同年就又给怀上一个,次年就诞下了次子,这样一来老太太并陈三老爷便越加喜欢她。五年过去了,只当再不会生养,谁知又给诊出了喜脉,这回诞下的却是个闺女儿。
如今正值豆蔻年华,陈三太太并丈夫二人如珠如宝的养大,取了个陈宝姝的名儿,有了好东西皆是先由了她选,便是两个儿子都得靠边站。
陈家是青州的大户,这样的事儿不难传出来,倒成了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消遣。按着陈家的排名儿,这陈宝姝该是行五,已然到了说亲的年纪,此番送了请帖来,不难看出其意。
这姑娘在青州城里的名声算好,爹娘宠着,哥哥疼着,可脾气性子却是未叫养刁。甄氏便是未见过本人的面,却也是听见过有关于她的传闻。
知道是个圆脸盘,生了一张爱笑的面孔,平素里对待下人温和可亲,孝顺父母,同兄嫂之间相处融洽。这陈三太太接连两次送了请帖来,一回是邀她上门赏荷,再一回便是这一回了。
头回她是推说身子抱恙给婉拒了,那时她亦是知道一些风向,这陈五姑娘虽是名声好,可她心里笃定儿子还能中举,日后只有更好的,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