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2 / 3)

,苏卓和唐惊燕回到京城的时候,宫宴成功举行,七王妃艳压群芳,让皇帝想起被贬的七王爷,在众人的要求下,皇帝许诺来年春天,让君炜返京。而在苏家,唐惊燕靠在苏卓膝上,过了来这里的第一年春节。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外面大雪,院中下人们在放烟火。屋中亲人全都在,苏卓,苏善水,苏夫人,聊聊天,说说笑笑,如是而已。

第二年春天,苏卓说服苏夫人,举家南迁。唐惊燕没有参与,她只知道,苏卓和叶氏、苏善水进了屋,谈了一夜,第二天出来的时候,苏夫人和苏善水的眼圈都有些红。在院子里插花的唐惊燕看到苏卓对她点点头,便叹气一笑:苏卓定是将苏家的局势说了清楚,一家人这么多年的幻想,至此终于灰飞烟灭。

叶氏松口,答应搬迁。但四大家族一起,她又想说服其他几家,一起离开京城。韩家和夏家都是应付着,因叶氏和温夫人是亲姐妹,叶氏跟温夫人彻谈一夜,出来时,二人都很疲惫。温家思考了五日,给苏家的回复是,温静身体不好,让她先跟着苏家走;温家不比苏家人口少,因为皇后娘娘的原因,这些年,根基在京城也铺的比较开;再说对于叶氏的吩咐,他们一直也将信将疑。温夫人便说,他们家要慢慢转移温家在京城的根基,不能动作太大,被上面发现。只能先让能走的先走。

叶氏也知道,温家这样,已经是很好了。便不再多说,苏家几人一同离开,带走了温静。但那天上马车的时候,又有一少年跟来,是温静的小未婚夫。唐惊燕和苏卓对视一笑,便干脆让秦姓少年跟着他们一起走。而少年本来也是背着包袱,来寻温静的。小儿女的爱情,总是那么天真,尤其是对于温静这两人。

再是出了一点意外,是沈淮骑着马,来给苏善水送行。两人不知道说了什么话,走的时候,苏善水面色还好,沈淮却有些失魂落魄。唐惊燕现在也不多管这些事了,别人有别人的服气,她再不想多操心。

苏家一家人在江南安定下来,苏卓忙着君炜交代的事,竟慢慢也像了样,让一心期盼苏卓有出息的叶氏,大感欣慰。夏天的时候,听说皇后被贬,温家抄斩,叶氏惆怅,温静哭鼻子,几人都魂不守舍地等着温家的消息。

君炜要动手,被苏家上下求了遍,一定要等到温家平安了再说。好在过了一段时间,处罚就下来了,让温家流放。君炜再不等待,一方面让沈淮带人去救温家人,一方面开始发难,宫变开始。

又过了一年,君炜当上皇帝,改号,称元,大赦天下。温家和苏家成了君炜此次的大助力,他想让两家回京,给予荣华富贵。但苏家拒绝,温家倒是为了自家死去的大女儿,重新回京,只是把温静那对新成婚的小夫妻留在了江南。用温夫人和张氏的说法,就是温静那样的,不适合京中的日子。

唐惊燕怀了孕,她小心照顾自己的胎儿,再不敢让自己遇到像千年那样的事。苏卓回京,去面见圣上,向他传达苏家打算长居江南、不再摄政的理由。期间,苏善水喜欢过一个书生,后来那书生进京做官,并没有如约来取苏善水。

叶氏听完直掉眼泪,苏卓要替妹妹教训那个负心汉。苏善水把门一关,抱着嫂子默默哭一排,一个劲儿说,“我的命真不好。”唐惊燕默然,知道苏善水说得是什么,一是当年的进宫选妃,二是这个书生。

唐惊燕不知道该怎么评价,但在这两年中,沈淮是一直来看苏善水的。即使是苏善水和那个书生关系好的时候,沈淮还和苏善水大吵了一架,但仍然经常来看苏善水。

叶氏早不管女儿想怎样了,唐惊燕也是冷眼旁观。听闻那个男人的负心,不用苏卓动手,沈淮先把那个书生打了一顿,被皇帝斥责,贬黜京城思过去。这一思过,沈淮就思过到了江南,匆匆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