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2 / 3)

进士,这一大家子都黏上来,你的日子一样不得轻省。”

大娘子细思量过后点了点头:“女儿省得了。”

能通晓利害就好,要不一直糊里糊涂着,真让人替她把心操碎了。

……

颜四郎苦读三年,学问是扎实了,眼界却没上去,外事也多数不通,为人还有几分小清高,就是个只通读过圣贤书的读书人。

这也不算奇怪,如今很多人都这样,除了会读书,旁的一概不通。

顾大伯问徐知安关于颜四郎的前程,徐知安只说还要历练几年才能委以重任。要不,让一个连葱和蒜都不认识,韭菜麦苗分不清的人去做一方父母官,怕是对他对那一方百姓都是灾难。

顾大伯叹息道:“我也有这般担忧,考中生员时,我原想让他去外面走走,不巧,他家老太太去了,要守孝。孝期满了之后,耽于种种因由,也没去成。如今倒能走了,家里人又有了身孕,且等孩子生下来,再让他去吧。”

这是顾大伯的家事,徐知安听了只点点头,再不便多说。

顾大伯又拿陈小郎的文章给徐知安看,他久在冀中,不知考官们的行文喜好,但徐知安在翰林院任了几年职,应是知道些六部众官员及内阁大人们的性格的。

陈小郎今年去京里应试了。

徐知安看了几篇,就说:“早些年,杨阁老是喜欢这样昂昂激锐的文风的,近些年,他又喜欢稳健老成的风格。不过礼部的赵尚书与吏部的方尚书喜欢少年人有自己的风格,这几篇在火候上略欠一些,胜在文风别具一格,他们或许会喜欢。”

得了考官的喜好,试卷就能往上送,经大学土们批阅过后,将试卷分等放开,最好的三卷放在最上面,万岁中意的那份卷子就是状元,首辅中意的那份卷子就是榜眼,剩下那份,交由次辅批阅,就是探花。取定了这三甲,剩下的,由大学士们互相商议着订进士名次。

陈小郎如何,端看他能不能打动阅卷考官的心,若能打动,就可上榜,若考官不喜这样的行文风格,他许在第一层就会被刷下去。

所以,徐知安也拿不准他能不能上榜。

……

第三日的天气好,五郎邀徐知安去野外踏青,徐知安应了,回头就将玲珑接了出去,玲珑又将顾祖父扯上,一道儿去野外走走。

这时节的冀中,也已经很有看头了,野外柳树多,一树一树如绿雾似的,地下也是青绿一片,只看着荒凉,接连遭了灾,不少人家都往别处逃荒了,田地荒了许多,只留地里的麦蒿长的肥厚,大簇大簇占领了大半的荒地。

顾祖父见此不免吟起了几首诗经,以喻如此光景。他一个老秀才,是没资格评论时事及官事的,再者,也不尽是官员们的祸,这些年天时不对,徒呼奈何。

于玲珑来说,眼前这荒芜的景况,没引出她多少悲怀感慨,他既救不了人,那就别费心神发些呜呼哀哉的感慨,无济于事,凭白显的虚伪。

路边的蒲公英好,被人踩过许多脚,它扔在努力的开出黄色幽香的花朵,叶子青青黑黑,脉络伤的严重,还是在尽力的活着。

生长于泥土中的普通的野草,生命力总是比那些的娇花嫩草都顽强,就如这世道中那些最普通的庶民,无论经历过多少次灭顶之灾,只要还有口气,就会想尽法子活下去。

好了,感慨完了,该挖了。

用这样的蒲公英根茎炖汤,味道非常好,药效也非常好。

57. 归亲 回京

在冀中留了五天, 就准备再次归京了。

邹氏担心在京的维??的生计,前一天就拾掇了许多东西,有衣裳吃食, 还捎了五百两银,都送到徐知安玲珑两个的船上。

顾祖母又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