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人都爱听戏,听戏是雅词,其实在百姓口中,都叫做看戏。他们大多是听不懂戏里唱了什么,但看过一遍两遍三遍后,凭猜测,也能猜出个大概来。比如,谁是好人,谁是坏人,若看官戏,则知道谁是忠臣,谁是奸臣,然后他们就有了一个笼统的认识,好人是忠臣,坏人就是奸臣,忠臣就该有好下场,奸臣就该斩杀掉。
可戏文这东西,写的也简单,情节非黑即白,好就是纯粹的好,坏就是纯粹的坏,全不讲个中情由,使得看戏的人心里的道德观也很纯粹,好或坏,忠或奸,都是一锤子砸定,再不能被更改。
南浦百姓也爱看戏,徐知安于是听从玲珑的建议,着人排了些普法小故事给百姓们看,其中不免有些丈夫将妻子杀死该如何刑判,妻子将丈夫杀死又如何刑判,就这一个,可了不得,结果一出来,看戏的人就炸了街――
你这判法,不合规矩啊!
这戏文,狗屁不通!
排这样的戏文,咱们的知州大人怕不是也是个奸臣吧?
忠臣可干不出这种事情来。
这一通叫嚣,可把徐知安气了个够呛。
90. 国法与规矩 好官……吧?
不过几场小戏, 怎么还牵到忠奸的问题上了呢?
经百姓们解释后才知道,原是说戏里的刑判不合规矩。
他们口里的规矩是什么呢?男子就应该养家糊口,至于这日常中打婆娘娃妹么, 那根本就不算事,自家的婆娘娃儿么,打就打了,谁也管不着。一句话, 能挣来婆娘娃儿们活命的嚼口,那他打就打吧, 自家的婆娘娃儿嘛, 又打不坏。再说, 南浦的婆娘也泼嘛,不打不听话。
女人的规矩么,也不像山外女人的规矩那样, 不准这不准那的,若要说女人不准赤脚板不准露小腿――放屁哦,家里哪有鞋子给她穿,上山下田的,都要穿的齐整整的,有多少衣裳够她糟蹋嘛。啥子叫有伤风化, 穷的活都活不起了,哪个管风化是啥子意思哦,我们只晓得什么叫不守妇道。
不守妇道,就该把腿打折。
啥子叫不守妇道?
婆娘不孝顺咱爹娘,不守着咱娃儿,涂脂抹粉的出去勾三搭四……男人为了养家糊口累成瘦竹杆儿,你还在外面勾勾搭搭, 能的你咧,腿给你打折。
像那戏文上说的,要是女人杀了自己汉子呢?
那肯定得沉江么,管什么打板板儿什么秋后问斩,哪个敢闹到衙门上?那女人家里不要名声的?一闹上公堂,十里八村的女人的名声都臭了,还怎么嫁出去哦。
胳膊折在袖子里,就闷不声儿的沉了江,说是落水了,人没了,不比上公堂体面么?
说汉子把自家婆娘杀了?
那指定不能让他流放三千里那么远,他走了,娃儿给谁养?可不能报官,咱自己来,卸他一条胳膊,行不行得?不行也得行噻,要是把人打死了,他死了,家里娃儿哪个来养?
哦,他也不想养自家娃儿?
那成,娃儿由全寨来养,他家里田地牲口农具房屋,都归大家伙儿了,山里有买挖矿的,他一个大男人,好歹还值几个钱嘛,挖矿去吧,生死嘛就看他命数硬不硬了。
你说有道理没得?
还说什么私设刑堂、私夺人命、买卖人口不合国法――仙人板板,我们从老祖宗的老祖宗那时就这么用了,当官的来了这么多,哪个说我们不合国法了?
我们规规矩矩的做事,哪个犯了法了?
你这个知州老爷,看你像个好官,原来你这么坏哦!
……
这可往哪儿说理去?
且徐知安也知道这事怨不得他们,一直以来,他们压根儿就不知道有国法二字,从生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