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 还有什么好说的,就当这是个人志向吧,反正他家里人都没说什么。
后来战乱起,战火烧至此边关之乡,亦是廖停云站了出来,带领着他那帮子小弟把到此的乱兵赶走。至此,乡亲们才彻底改变了对于廖停云的看法。
于是当廖停云振臂一呼时,乡里众多青年顿时应声上前,自愿追随。乡亲们也将家中多余粮食赠送,不求此后诸位能建功立业,只求乡人平安归来。
廖停云在县中所认识的一个因为某些原因久不中第的读书人叫梅清羽,能谋善断,素有奇才,被廖停云拜为“军师”,此行也跟随在身侧。
行军途中多艰,但廖停云眉目坚定,一如当年田野中抬头望天时一样,谁都想不到他心里在想些什么。
梅清羽虽被他引为知己,却并不能完全懂得其人内心,但这也被梅清羽称为“天生帝王,喜怒不形于色”,被属下所强烈追捧。
“主公,此去师出有名,可谓之‘清君侧’。”
“清君侧?”
其实,廖停云并不像他名字一样十分学识多博的样子。他没读过几本书,全因他懒,但大体上还是被廖望海压着把基本的给读了。
所以虽然他知道清君侧的含义,但他其实并不清楚要清谁,权倾朝野的丞相吗?
梅清羽看出了自家主公的疑惑,笑道:“自然是贵妃与宦官。”
贵妃?后面那个词被廖停云自动忽略了,大步行军的步伐微顿,继而恢复原样,声音里也听不出有什么情绪:“贵妃……有何错?”
梅清羽这次并没有听出廖停云语气中的犹疑,反而十分认真地解释了起来。
这位当朝有名的清贵妃,并不像她的称号一样“清贵雅致”,彼时还未封“贵妃”时未入宫前便要求皇帝给她新建一座宫殿,不然她绝不踏入皇宫一步。
只因皇宫污秽,亡魂无数,她绝不住进这等藏污纳垢之地。
于是当时便颇有昏君之名的皇帝更昏了,不顾大臣们的全然反对一意孤行掏空国库建了座前朝烧毁的“椒房宫”。
又命人用千尺红绫铺地,让清贵妃没有踏地一步便入了椒房宫。
在此之后,昏君的诸多玩乐也便有了由头,无论是清贵妃想看奇珍异兽,还是清贵妃想巡视江南,亦或者清贵妃爱听琉璃破碎之声,皇帝通通满足她。
更是入宫未满一年便被破例晋升为“清贵妃”。
因清贵妃喜洁,皇帝便耗尽民力物力为她建了一座常年水清温和的丽泉池,只允许她一人进入。因清贵妃思乡,皇帝又耗费巨资造了一处天下最高瞭望台,取名为望乡台。
廖停云抿了抿唇,抬眼看向远方,再不言语。
此后,廖停云的乡勇散兵军规模越来越大,来投奔的人越来越多,军队也越来越正规。所到之处几乎战无不胜,降者纳头就拜,若有不从者便处处受限,像是与天作对一般,使得敌方骇然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