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2 / 2)

样都是偏于革新派。官家却让他入了霜台。”

“再然后便是谢修注。”高遥顿了顿,意味深长地道,“尚无立场,但身负才学。且如此年少便得了这清要之位,只怕是要惹人争取的。”

高遥看了看沈约,续道:“所以,你觉得剩下这三十四人中,年长者如何,年轻者如何?旧派如何,新派又当如何?”

沈约在桌下不由攥住了掌心。

“官家和大丞相的心思,岂是我能猜得到的。”他淡淡一笑,尽量用平静的声音说道,“子瞻兄出身非凡,眼界自是与常人不同。”

“其实倒也不用猜。”高遥说道,“我们试一试就知道了。”

沈约疑惑地朝他看去。

“朝廷里的几位相公,只有大丞相的私第是不限庶官进谒,我想你也明白是为何。”高遥提醒道,“若是我们前去谒见,不说走在他人前头,但至少应不会落于人后。”

沈约心里跳得有些快。

“可是,大丞相是今年的知贡举。”他迟疑地道,“这不合规矩。”

高遥有意拉他一把,便又往深处点道:“若是官家觉得不妥,也就不会放任了。此时需要人才的是大丞相,却也是官家。”

沈约沉吟未语。

有些事他细想来也不是不明白,只是总觉得心里有道坎。

“大丞相的私第就在这不远处的界身巷中。”高遥看着他,说道,“我们坐在这里应该能看到他回来时的车驾经过。子信,你还有时间考虑。”

***

谢暎今日初上任,本无需立刻于殿上当值,但他还是主动作为另一位周姓修注的佐官陪同入了宫。

这也是他第一次亲眼见到朝堂上新旧两派的针锋相对。

起先是大丞相景旭要举荐一人为司农寺卿,以便再正式推行青苗之法。此言一出,亚相鲁墘当即表示了反对。

这两种意见都有人支持,而其中反对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新法推行后,司农寺本就分了部分三司职权,掌管着免役和坊场钱,如今尚不知成效;二是大丞相举荐之人早先是因贪墨而被贬谪,品性素来有亏,如今却要将其复召为九卿之一,不仅难以服众,而且恐有遗患。

更有言官质疑大丞相此举是任人唯亲。

而以首相为主的赞成派,意见则集中于要对有能之士抱有宽宥和长远的目光看待,当初其被贬谪已是受过了惩处,况官家素以仁治国,如今若再要追究前事,多少有质疑朝廷法度和陛下之嫌。

也同样有言官站了出来说话,认为举贤不避亲。

末相似有犹豫,最后表示了一个折中的意见:青苗之法可推,但这司农寺卿的人选建议再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