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帝一看三法司给吕朔的罪名不少,其中还有指责吕朔的军情决策有误,此事和庆帝有关,但皇帝怎么可能出错呢?

他说不准会勃然大怒,最后恐怕问罪的不是吕朔,反而是谢舒了。

想不到谢舒竟看透了其中的关窍,因此刑部尚书哪里敢多呆呢?

吕朔终究还是定罪了,只说“不顾军令,潜谋叛逆”,至于其他的罪过,什么收受贿赂,探查帝踪比起这个,是小事了。

最后的刑罚由谢舒草拟,他说流放三十年。

之前说过,流放便是被发配到蛮荒之地,对大部分人来说都苦不堪言,何况三十年的酷刑?可到底还是保住了性命。

众臣都很惊讶,谢舒会这样放过吕朔,可私下里又想,流放途中的意外也不少,于是人人更害怕谢舒的手段。

如今太子和三皇子已经死去,剩下的皇子里都不得圣心,唯有年纪最小的八皇子反倒最有可能继承皇位。

不知何时,一道流言也甚嚣尘上,说是谢舒和八皇子的父君卫卿童曾经有染,谢舒于是和卫卿童联合一起,铲除其余皇子,扶植八皇子登基,以后再行摄政之举。

尽管这条流言中可推敲的地方太多了,比如众所周知,谢舒明明大权在握,但依旧是虞家赘婿,他和虞楚息两人举案齐眉,伉俪情深,多年以来,形影不离。

可架不住谢舒如今的地位太高,无论是朝中他独揽大权,还是民间他也是民心所向,有不少人都想看着他跌下来。

然而尽管如此,谢舒依旧没有放权的举动,他如今是代尚书令,大事都要经由他决断,就连兵权也在他的手中。

庆帝的衰迈显著增加了,他有时想安心养病,把所有事情交给谢舒,但又放心不下。

尽管三皇子死因是无可避免的,庆帝心中还是对谢舒生出了隔阂,怎奈除了谢舒他如今竟无一个能用的臣子,吕朔也在流放的途中了。

庆帝有时询问刘强朝中内外的事情,刘强自然不会告诉他实话,守在庆帝身边的人也换了一茬,因此庆帝还未听闻那些风声。

但终究纸包不住火,也没有密不透风的墙。

一日天气好了些,庆帝好不容易起了些游兴,去金明池走走。

金明池虽是庆朝的皇家园林,但每年三四月的时候,都允许百姓进入游览,买卖做些小生意。

庆帝想与民同乐,体察民情,就微服私访去了一个茶铺。

刘强听到那说书人开口的时候,已阻拦不及,他心急如焚,脑子却很清醒,这必然是有人故意设计,通知宫外的谢舒是来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