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战事一结束,他回到庆帝的身边,首先解决的不是世家,而是谢舒!

但战事远不是那么顺利就结束的,鞑靼占领蓟州之后,依旧贪得无厌,他们并没有退去的打算。怎么能退却呢?好不容易才占领了蓟州这样的城池,河套终究还是显得贫瘠了。

鞑靼如今的领导者是鞑靼王的王子,他和他的父亲不同,他的眼光更为深远,也有着更大的野心。

他在河套长大,其中河套有不少汉人,他从小开始学习汉话,学习汉人的文字。

雷厉风行地取下蓟州也是他的命令,因为几天前,他的父王准备和大庆谈判的时候,要求大庆给他们足够多的金钱和食物。

他却意外探听到了一个消息,这次谈判只是拖延时间,实际上,大庆的三皇子已经带兵前往讨伐他们的路上。

于是鞑靼王子当机立断,趁着晚上蓟州城防松懈的时候,攻下了蓟州。

但鞑靼王子的野心还不止于此。他没有选择屠城,带走能带走的一切,而是诱导城内的汉人为他所用,他如今对庆朝的形势很了解了,他知道庆朝朝局的混乱是怎样的情况......

吕朔和三皇子邵祯奉命来对付他们,可是他们在朝中还有更大的敌人,他们两人也不是忠君爱国的人,一个是庆朝最大的奸臣,另一个觊觎着储君之位。

于是鞑靼王子提出鞑靼愿意受降,与大庆谈判,接受大庆的分封。

只要是有脑子的人都能够看得出来,鞑靼所说的“受降”只是一种变相的借口。

他不向大庆进贡,而是索取各种东西,还要大庆名正言顺地将河西以外的地域分封给他们。

这样的“受降”换作是任何人都应该觉得不对劲。

偏偏吕朔和邵祯知道了后,好像看不出其中的门道,并没有催动大军前进,而是将此事奏报给了庆帝。

吕朔和邵祯想到了一处,既然庆帝要鞑靼不能南下,那么一场败仗都不能有,议和才是最有用的办法。

庆帝得到吕朔的奏报后,交此事给百官奏议,群臣纷纷反对。

蓟州是河西的要地,怎么能让出去呢,一旦封给了鞑靼,势必会让天下人都寒心,以后还有谁有信心抵御鞑靼呢?

何况鞑靼属于蛮夷之地,蛮夷毫无诚信,朝令夕改,到时候再举兵南下,大庆危在旦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