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这才知晓,林闻安为何要炼丹,又为何有那“意大利炮”。
那“意大利炮”的图纸正是先前官家叫王府尹给林闻安带来的,而且这东西早已在数年前便应用在军中,并非林闻安所创,而是此时无数无名的工匠潜心研制的结果。
而林闻安因负有天才之名,又曾是东宫近臣,故得敕命监造改良火器。
姚如意也才恍然大悟,原来那日用粗茶和果丹皮招待的王大人,竟是专门来传旨为林闻安授官的。
姚如意弄明白原委后,便觉着很佩服,遇着这般泼天的富贵竟也能如此敛容守静,好似人家王大人来送的不是圣旨官印,而是厕纸似的。
实在太沉得住气了!
若是她突然“上岸”了,有这样的大好事儿砸头上,她只怕早穿上官服抖搂起来了。而且,走两步便能回家的路程,她都要晃着乌纱帽上的长翅膀绕汴京城三圈再回家。尤其还要穿着官服去刘主簿和冯祭酒等狗眼看人低的面前多绕几圈,告诉他们,今儿你们都高攀不起了!哼!
听说官家给的四品官呢,距离紫袍金带仅有一阶之遥,可不是大官了么!比冯祭酒的官职还高两级呢!
而且他任的官职名特长,姚如意就记了个什么什么“提举监事”。但丛伯说,这不是正经官名,因为军器监自打立朝便并非独立衙门,先帝时期的兵器制造事务一向由三司(盐铁、度支、户部)下属掌管,但特殊的是,现今的军器监是由官家的内藏库出资拨款营建,并不走户部的账。
因此,实际上军器监又是直属于官家的小衙门,名义上权力受三司使(计相)节制,却又能越过其直接向官家述职。
大概这就是……一种“经济特区”官?姚如意已经懵了。
而宋朝的官制又分“本官阶、差遣职、加衔、兼任”,格外复杂,愈发听得她头昏脑涨。
丛伯虽也没读什么书,但却对林闻安视若亲子,将他的大小事如数家珍,即便是这样绕来绕去的繁复官职,他也能一字不差、倒背如流:“小娘子,二郎的本官是天章阁侍制,正四品,这是能随时出入禁中、负责起草诏令的清要之职,此官非天子近臣不能当。也于此,二郎的官印品级及俸禄便也是照这个官职来算。同时,二郎还身兼了五品兵部观察使、差遣为六品御前军器监提举。他实际要管照的事务便是军器监火器监造。”
姚如意听得两眼蚊香圈,花了好长时间也没捋清楚,捋不清楚就不捋了,反正……横竖……二叔就是当了四品大官就对了!
今儿便是林闻安终于决意要重返官场的日子。
听得姚如意大声嚷嚷,丛伯远远的便也露出极灿烂的笑脸来了,他十分能意会姚如意那略带几分虚荣炫耀的小心思,毕竟他也可想炫耀了!
他昂首挺胸、声如洪亮得应道:“正是!”
那神气活现得好似他才是那个马上要去做官的人似的。
姚如意被他那下巴翘上天的模样逗笑,嘿笑着,对丛伯竖起了大拇指:“丛伯,您今儿打扮得正齐整!可太俊了!”
小石头、茉莉和小菘他们听见姚如意说做大官的话,也忙从窗口处挤出脑袋来看,他们其实也闹不懂什么事情,但就是喜欢凑热闹,鹦鹉学舌似的,齐声声跟着姚如意脆生生地嚷道:“丛伯,您可太俊啦!”
童声稚嫩清脆,更叫丛伯听得哈哈大笑,那赶着车都快美得找不着北了。
“这身新衣好看吗?今儿二郎要先入宫面圣,我等小人虽进不去,但在宫门口等着,与那么多大官的仆从在一块儿侯着,岂能堕了二郎颜面?我便特意雇了辆簇新的车,连马儿也叫车夫洗过,马蹄子都修了!”
丛伯把车赶到姚家门前,吁了一声,边说边跳下车来,他这嘴已快咧到耳根,还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