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嫂子却再次摇摇头,担心得眉头紧皱:“他去是应当的,他是医官,本就应救死扶伤。但是他还带着那么多学生们去,我是为这个忧心,万一出了什么事儿,我们还有什么脸面去见那些孩子的家人?”

那是瘴疠之地,又是冬日,她怎么能不担心?

在家时怕被茉莉看出端倪,尤嫂子得忍着,不敢露出一点异样,现在一股脑说出来了。

她反倒好了些。

她沉默了会儿,便抬手将脸上泪水一抹,垂落的发丝也随手往后一掖,似乎下定了什么决心,低声与一直宽慰她的姚如意道谢,买了娃娃屋便回家去了。

令人没想到的是,隔日一早,尤嫂子又来了,身后跟着白发苍苍的一老妪,这老妪生得与尤嫂子还挺像的,果然,她便对姚如意引荐道:“如意,这是我娘,往后这段日子,她来替我们夫妇俩照顾茉莉,以后也麻烦你帮嫂子多多看顾她和茉莉了。”

姚如意瞬间便想到了一个可能,不由瞪大了眼:“尤嫂嫂你……你……”

尤嫂子今日穿得窄袖褙子,将头发全都梳了上去,梳了一个极为利落飒爽的同心髻,也露出了一整张的干净脸庞,她也没有了昨日的那种忧虑和悲伤。

相反,她眼中如燃了火般熠熠生辉:

“我也要跟着去。”

“我听闻张娘子医馆的女大夫们已经揭了官家招募医者的皇榜,她们都去得,我为何不能去?我家郎君把我看扁了,他忘了,我嫁给他之前,也是老太医的女儿,我爹教我的,我还没忘呢!”

第34章 谁是最俊的?

今年的冬日总带着股温吞黏糊劲儿, 不爽利。

下雪不下,光阴着天, 偶尔下几场雨,也是敷衍了事。俞婶子说,这是雷公电母两口子吵架,再把来劝架的雨师老爷一并骂了,从天庭东廊追打到西角,连过路的龙王爷都挨了记窝心脚。

所以今年才没了雨雪。

姚如意听得有趣,那这架吵得可谓声势浩大了, 而且俞婶子嘴里的天庭听着怎么也跟个小四合院似的, 有点拥挤。

时至今日, 只怕神明们还没和好呢!冬至已过, 按理说渐渐步入深冬, 应当是雪如鹅毛的。但下雪的日子仍屈指可数, 日头若是出来了,连风也不怎么凛冽了。

暖冬有好也有坏,街上冻饿倒毙的贫民少了,但“冬旱接春旱”“麦盖三层被, 来年枕着馒头睡”,无积雪保温, 麦苗反倒容易被冻坏根系, 无融雪补充,拔节抽穗水源不足,便容易减产, 而深埋土壤越冬的虫卵也可能无法冻死, 古来旱蝗相生,便是这般道理。

如今没了雪, 汴京城周遭乃至整个北方州府的农户们都要发愁开春闹灾而过不好冬了。

但眼前,汴京城里里外外的官民倒还是在庆幸今年是和暖的:天气暖,汴河没有完全封冻,浮冰敲碎后,医官郎中们乘坐的漕船便能每日疾行约八十里,途经陈留、雍丘,五日后便能抵泗州入淮;入淮后折向东南,自楚州南下,经扬州入长江。

长江水流湍急,根据精通水文地理的姜博士推算,借东南风昼夜疾行,每日航程可达百里,三日过金陵,五日后抵鄂州,便可转入湘江。

之后经潭州(长沙)、衡州(衡阳),十日后抵永州,转入灵渠。到了灵渠,桂州便近在咫尺了,沿漓江顺流而下,两日即可抵达桂州。

加之官家也已下令,赐此行的船队金字牌,沿途州县需优先提供纤夫粮秣。如遇河道拥堵,可强令商船官舫避让。

之前还有个消息,说这回船队要在扬州换海船下广州,溯西江、漓江至桂州,航程便只需十五日,更快些。但后来这说法很快便被辟谣了。冬季东海风浪极大,如今大宋海船虽有较为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