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得大黄脑门毛都快打结了,一直拗过狗头瞅她。
后来下了车,她先牵着大黄匆匆进了院子,林闻安则在门前与那车夫会了账,多给了不少赏钱,打发了他走。待返过身来时,她已经半个身子都进了屋,就差把房门都栓上了。
林闻安快步穿过窄院,抬手抵住即将闭合的房门。
姚如意怔怔地望着他。
春夜骤雨之中,高挺的眉骨,静默深邃的眼,在看过这双眼睛之前,姚如意从不觉谁的眼睛好看,看过后,似乎便仅有一个答案。
他没有再往前,只是站在门口,低低地对她说了几句话。
他说……
晨光自云隙中挣跳出来,天地吐露出金光。那夜没头没尾的大雨后,便连着晴了两日。今晨尤甚,卯时未过,日头已经来了,将巷子里的老宅旧瓦都晒出一层毛茸茸的金辉。
国子监还未敲晨钟,知行斋里已是读书声声,姚如意与小石头肩并肩在文房铺子里排排坐着,一大一小,都将两只胳膊搁在窗口支起的木板上,齐齐捧着脸,齐齐叹了口气。
小石头的烦恼很简单。
他阿娘快生了。
姚如意的烦恼其实也不复杂。
已经两日了,她脑海里仍萦绕着那晚,林闻安对她说的话。他的声音低,说得缓慢,却像雨滴似的一个字一个字滴入她心里,至今仍在她心头泛着一圈圈极细的涟漪。
“如意。”
“我原非你亲族长辈,亦不愿是。”
“若你情愿,往后直呼我名姓便好。”
他说这话时,她因这句话一晚上都没睡好,梦里一夜都是潮湿的大雨,也一直深陷在那其实不过须臾的拥抱之中。她在梦里似乎始终攥着半片湿透的衣角,周身也裹在药香与水汽氤氲的暖意里。
梦里,她很想对他说什么,却又无法开口,急得她满头大汗。
次日,她顶着黑眼圈起来,穿衣梳头都磨磨蹭蹭,却还是在头花盒子里,千挑万选了一朵粉嫩的桃花簪在头上。推门出去时她也在脑海中天人交战,生怕一出去便见到林闻安,那她到底该叫他什么呢?
但她走出去时,只看到哼着小曲儿又在松地的丛辛、喂小狗的三寸钉、对着镜子臭美修胡子的姚爷爷,以及在灶房里张罗朝食的丛伯。还有正肚皮朝四仰八叉横睡在大黄和其他小狗身上的汪汪。
她反倒矜持起来,不好意思问,便前后甩着胳膊,佯装晨练四处找了一圈,连角门前那排狗窝都掀起来看了。
他不在。
放下狗窝,悻悻而归。
直到丛伯端着朝食出来时说了声:“小娘子、姚老先生,快过来用饭吧。今儿不必等二郎了,一大早宫里来了人,匆匆将他叫走了。”
姚如意顿时便立在原地,心里像顶了个锅盖,一下把她乱撞的心罩住了,这锅盖还用醋泡过似的,叫她满心都酸酸的、闷闷的。
她只好怅然若失地挨着案边坐下,拾起了筷子,端起了碗,狠狠吃了两碗粥还配俩大馍馍。
正出神时,小石头又重重叹了声。
姚如意偏头端详小石头这沉重的模样,心里颇觉有趣,便关心地问道:“英婶子叫稳婆上门瞧过了没有?估摸何时要生?”
“稳婆说我阿娘有些见红了,就这两日了,快则今儿便能发动,慢便还要捱到明日,单看我那小妹妹何时愿意出来了。”小石头对他阿娘的事情样样门清儿,还学着大人的样子,老气横秋地说话,“我看,若是明儿没动静,便要喝催产药了。”
姚如意昨儿听说英婶子快生了便给小石头放了假,还特意裁了二尺红绸过去林司曹家,挂在了英婶子的门楣上。
她听俞婶子说这样能为产妇辟邪镇宅,虽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