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是乡野村间的农户不识字,又少有在外头跑动,才有许多说不来官话的,更甚者听都听不懂。

康和在村子里待着,未曾接触过说官话的人,自然也就不晓得这些。

他先前谨慎,见听不懂土话,也便没有张口说过官话。

若是早说,指不准村里还是有人能听懂,但听懂也惹事。

本是个傻子,一时间好了不说,本地的土话说不来了,却会说官话。

村野人家最是迷信,就是康家人没有疑神疑鬼的要把他拉去驱邪,只怕村里旁的人也要闹着弄他。

但即便他不能在乡野上显露出他会官话的本事,这会,也是一场意外之喜。

可一喜又接一忧,会官话虽方便不少,但他的籍契在范家,还不知怎么才能拿出来。

包打听与他言,要没这东西在手上,他寻不得正经事情做,置不得屋,赁不了地,纯然就是个黑户。

第9章

桥头慧娘子布店这头,梁氏问询罢,送走了小娘子,见康和去了茅房还没回来,对着范景有些欲言又止:“那小郎说话.......”

范景直言道:“他不大说得来话。”

梁氏有些难言,不过范家的情况她也是晓得的,上门婿哪有那样好讨。

村上到底不比县里,当初一茬茬的征兵,县里好些的人家有银子使,便缴了银子免征,男子没教拉去战场上。

村野乡间的农户人家没甚么积攒,遇征兵也只能受征,十里八乡的男子便少了。

这两年出来务工讨活儿的哥儿女子可见的多。

她低声宽慰范景:“没有十全十美的,只要人品好,能踏实过日子便成。”

“我晓得。”

梁氏瞥见范景打外头回来,便没再言。

转与两人看了衣裳:“料子倒好,是中等细布咧。当真要给换了?”

康和听不懂妇人说的土话,便看向范景。

“换。”

“要是换钱的话,婶婶不挣,能换三百个钱。”

梁氏跟范景道。

范景比了手指给康和看。

康和改了换做钱的主意,指了指店里的布,他想把衣裳换做布匹。

梁氏便去取了几块布出来,耐心的用手势给康和介绍了档位价格,康和按着价要了一匹深蓝的粗布和一匹杏花色的粗布。

梁氏把两匹布给包好,转又取了一匹纳好了棉花的厚布出来一并包了,她同范景道:

“也不晓得你俩大喜的日子婶子得不得空来吃酒,这匹棉布便当是婶子送与你的贺礼。”

她是很想去吃酒的,不过只怕很难腾出手来。

自己男人出门去拿货了不知甚么时候能回来,她既得守着铺子,又得照看五岁大的孩子,肚儿里如今还揣着一个。

人难至,礼定是要到的。

“太贵重了,不行。”

范景不肯要,一匹厚棉布价格不低四五百个钱。

梁氏开门做买卖,虽比农户来钱快,可生意也并不见得好做,都是要养家糊口的人,哪里经得起此般送礼。

“你娘在世的时候引着你来铺子里顽,婶婶便与她说定了你成亲送布匹。菱娘虽去了,婶婶也不能食言。”

梁氏把棉布推过去:“等珍儿大了,成亲的时候婶儿还是与她布。”

范景道:“成亲家里不摆酒,婶婶勿破费。今日婶婶送了棉布,来日小弟小妹出世,我也得还贵礼。”

梁氏闻言微顿:“你这孩子。”

话虽这个理,但说得未免也太直了些。胜在梁氏知晓范景的性子一贯这模样,若是换做旁人,只怕还得多心。

他执意不肯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