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哥儿和铁牛婚事还没定下之前,不能宣扬的到处都是。她家五哥儿名声可不能再坏下去了。

晌午还没到,匆匆吃了午饭。

汤显灵拿着篮子,里头装的是老汤头收起来的证据,跟着铁牛一道外出,也没牵骡子,因为他和铁牛不好共乘,打车去也方便。

二人是光明正大出去,因为太过坦荡,正街邻里打招呼,汤显灵便说:“去采买。”、“昨个儿有个香料忘了买。”

倒是没人起疑。

主要是:皇甫铁牛太过年轻,一看十七八正是婚龄,但长得俊朗,这般的男郎,家里说亲,怎么也不会给说个守寡的寡夫郎。

汤五哥儿今年可二十三了!

“娘,你说错了吧,我记得汤五哥也就二十出头。”卢大郎说。

陈巧莲顿时警戒,“你怎么记得这般清楚?”她都是听赵家老太太说五哥儿年岁大。

卢大郎:“你那会嘀咕的啊,说五哥儿才二十就守了寡很可怜,胡举人也就去年冬死的,今年可不是二十一。”

陈巧莲见大郎没别的心思,松了口气,又说:“让赵家老太太给我糊过去,我就说嘛当时听着不对劲。”

赵家老太太左一个‘汤五哥年龄大了’,右一个‘得二十三四了吧’,搞得陈巧莲都糊涂了,又不是自家孩子年岁,她也不上心,听了就听了。

不过自这之后,陈巧莲不敢在大郎跟前多提汤五哥了,她家大郎是个馋嘴的,她还真怕应了男人那句话:别大郎为了贪吃,对汤五哥起了那等心思。

五哥儿是好,但跟大郎不相配。

赵家老太太前脚见汤五哥跟个小郎君出了正街,后脚就到街上打听,先去的就是馄饨铺,她可见了,那小郎君去买了馄饨。

“是大姐夫家的远房亲戚。”

“来干活帮衬的。”

“倒是个热心肠,人模样也俊,我也没问有没有婚配,不过看着还小,才十七八吧。”

馄饨店老板娘说。

赵家老太点点头,笑眯眯说:“是了,我一瞅,跟着五哥儿上街,像是哥哥带着弟弟,还以为汤家什么亲戚,远房的啊。”

“其实五哥儿年岁也不小了,我倒是认识个汉子,本本分分农籍的,家里有良田,才二十七八,未成过婚,配五哥儿正正合适。”

这话馄饨店老板娘就不敢接嘴了,五哥儿又不是她家孩子,这等婚事,她哪能背后说配不配、好不好的,不过身家清白的男郎都二十七八了,还没成过婚,指定有什么大毛病。

赵家老太太也不是个什么好心肠。

“呵呵,您老操心这般大,那得问问五哥儿亲爹娘,咱们坊间没甚干系的邻里可做不了这般大的主。”

赵家老太太闻言笑容僵了下,没再多说,回家里去了。

五哥儿的婚事,得赶紧找人跟蒋芸说。

赵家老太太倒不是误会了汤显灵和铁牛的关系,而是怕汤家有个远房男郎能做主,到时候不好糊弄从汤家手里抠东西。

那男郎身量足力气大,一看就很凶,幸好只是汤家大姐夫家那边的人,还是隔着远,要是亲近的那就糟了

不过这般说,还是得尽快找媒婆。

……

宋杰从八兴坊档案架上翻出汤家这一户,上面是汤家人员登记,三个女郎已经嫁出去,标着‘出嫁’二字,至于汤显灵名字后还没填信息。

奉元城居住百姓信息是三年或者五载一调查登记。

“上次调查修改籍册还是三年前的事。”宋杰说。

从籍册看不出事情定论,虽然他觉得汤老板要告官的话,话里内容应该十有八-九是真的,不然哪里敢见官。

袁何晴也是此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