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理指了报纸上一个专栏给李岱凌看。

李岱凌学识并不低,是实打实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军校生,听到水理有写东西的想法,认可的同时和她专心探讨起来。

家里几个人先后回来的时候,就看到新婚的小夫妻两个在沙发坐得正经、对着一份报纸研究,虽然挤在一起,但更像是讨论课业的同学。

“快来吃饭了。”

听到妈妈的声音,水理从报纸里抽出心神。

李岱凌折好报纸,扶着水理的手腕起来。

小姑娘这才想起自己睡一上午的尴尬事,李岱凌摸了摸她的头,表示放心。

家里没有人提,她眨巴眨巴大眼睛,也装无知好了。

这一顿午餐,全家人都到齐了,李舒妤开心地捧着碗,她最喜欢热闹了,悄咪咪打量对面的她哥和水理,一个暗戳戳照顾、一个背地里摆着娇气的小脸警告男人收敛,当全家人没看到一样,实际上都装着呢。

她扯了扯旁边妈妈的袖子,林若兰看了她一眼,给她夹了一筷子菜,警告她不许闹事,李舒妤抿着嘴憋住笑意。

她哥真的又一次刷新了她对他的认知。

饭桌上李舒妤提议干脆全家抽空拍张全家福,林若兰嘴上说她鬼点子多,但都觉得是个极好的主意。

说干就干,吃完饭其他人都去午休,李舒妤骑上自行车出去借相机去了。

她没有叫上水理,新婚夫妻小别重逢,她才没那么没眼色呢。

(我梯子没流量了,不敢买,省着点用)

057|不乖宝宝

李岱凌先让水理上楼休息,他在楼下和爷爷坐了一会儿,继续刚才书房的话题,谈些军区里的事。

李岱凌在西南有八年了,从军校一毕业就去了那边,八年来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位置,其中艰难李邯这个做爷爷的最清楚。

作为家里的第三代,在这个如履薄冰的社会背景下,他们这样“显赫”的家庭并不能给李岱凌带来丝毫助力,反而让他在部队的每一步都如同走在钢丝上,能到今天这个位置,是他自己拿命拼出来的。

李岱凌出生在动荡年代,从婴儿时期就颠沛流离,少年时更因为种种原因独自带着年幼的李舒妤讨生活。

在他童年为数不多的几年平静时光里,李邯悉心教导他为人做事,将他培养成一个责任感极强的人,不管是对家庭,还是对社会。

但这种责任感也让李岱凌变成了一把锋利的刀,李邯以往总怕他过刚易折,有些时候静下来,会怀疑起自己当初的教导是否极端了。

一个人特别的个性的成因是复杂的,不能完全归结到某一阶段的教育上,李岱凌性格中的缺陷和其外在表现是自我认知和自我纠正的结果,他自己最清楚不过。

他们这个家,从前经历过许多坎坷才能在今天安安静静聚在一起吃顿饭,长辈们是开明的,他们其实不在乎李岱凌是否到了某个年龄就该结婚生子,他们只是放不下心,催婚的本质其实是只是知道并希望,如果有这么一个人出现能让自己的孙子、儿子心甘情愿接纳,能让他变“软”,便代表着他开始走入正常的生活。

每个人都会有性格缺陷,人和人的相处,表面的语言和行为背后是性格的碰撞,处得来的人性格会互相融合、填补缺陷,而爱人是所有关系中最亲密、最治愈的。

水理的出现让他们看到了李岱凌不同的一面,他们几乎不敢打搅,却都放下了紧绷多年的心弦。

李岱凌隐隐察觉到了这种气氛,但他没有戳破,同爷爷讲了些这段时间西南的局势,两个人分析当下局面。

过后回到二楼的卧室,水理并没有休息,而是坐在摆满书本的书桌前写写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