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眠就用这样的方式,慢慢地斩断尘缘。

只是村中活得长的三两位老人,坐在大柳树下乘凉时,会给孩童们讲述关于陶眠和他的弟子们的故事。

老人们讲得神乎其神,有许多臆想和猜测。小孩子分辨不出这里面的真假,只会张大嘴巴发出哇哇的惊叹声。

陶眠有时候还会坐在房顶偷听,听到他能呼风唤雨颠倒天地时,他不由得失笑。

新帝登基,太上皇在殿中静养,所有事都推给了他的儿子。

那时他已经病得很重了,卧床不起,而且经常犯糊涂,连年轻的天子都认不出。

元鹤在他临终之际,见过他一面。

他走到老皇帝的病榻前,准备完成最后的复仇。

当年唯我独尊的天子已经老了。他连呼吸声都是极轻的,仿佛怕打搅了什么。

元鹤静静伫立,眼神落在这个力微体衰的老人身上,如此直观地意识到时间的平等。哪怕是九五至尊,也留不住那短暂飞光。

昏睡中的老皇帝,似乎察觉到床边的人。他睁开眼睛,眼球浑浊,眼皮无力地耷拉,干瘪的嘴唇蠕动几下。

他轻声念出眼前人的名字。

“元……日?”

老皇帝把元鹤认成了他的祖父。

第382章斯人已逝

后来的事,陶眠就不能每一件都详尽地知晓了。

他和白鹤黑蛇一起回到桃花山。许久未归,山中景色依旧。这里要比京城暖和些许,只有一层薄薄的雪衣覆盖在山坡,等过几日天暖就融化了。

陶眠又回到了往日的生活。打扫院子,侍弄花草。道观外的那株梅花开了,零零散散的红珠点缀在枯瘦的枝条上。

陶眠偶尔巡山归来,就会去看看它。

他守着这株梅花,其实是在守着春信。

仙人过去是不喜欢数着日子过的,时间对他而言意义不大。但自从收了元鹤为徒后,他每一天都要掐着手指算。

自从元鹤被他从黄泉借命生还,转眼间,已是第九个年头。

这九年间,京城的信雪片似的寄往桃花山。元鹤寄信很频繁,想念桃花山,也怕师父惦念自己。

朝堂上的事,陶眠很少听他讲。但这里偶尔会有从京城来的行商,他们会谈论皇城的事,陶眠从只言片语中,大抵能拼凑出前因后果来。

元鹤决定助太子夺得帝位后,就开始谋划。

四皇子那边也在加紧行动。

丽妃向皇帝进谗言,说太子包藏祸心,要逼宫。太子一向与他们不和。等到太子即位,宫中绝无他们母子立足之地。

皇帝年事已高,把丽妃视为贴心贴己的人,无法分辨谗言忠语,只把太子视作自己的敌人。

丽妃和四皇子还多次给太子下毒。有一回中毒太深,宫中的太医都没了办法,元鹤寄信给陶眠,陶眠得知此事后,就从小神医那里请来一副药方,让传信鸟送到皇城。

这是元鹤唯一拜托过陶眠的事。

陶眠不觉得元鹤走得一帆风顺,只是他不愿让自己这做师父的搅进纷杂世事。

陷得太深,就拔不出脚来了。

陶眠时常想起元鹤。吃饭、劳作、喝茶、甚至在给徒弟们扫墓的时候,还会提起他。

“我收了第七个弟子,之前应该带他来见见你们的,但心里总觉得不是好时机。那时他牵挂太多,我知道桃花山留不住他。

可因缘际会,他不仅成了我的弟子,我还亲自前往皇城,帮助他一段时间……也没帮什么大忙,就是心里放不下。

说起来,他和二丫你还有一点交际。他是陆远的后人。陆远是你收养的,他是陆远的后代……那你岂不是他的祖先?结果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