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将它看得过重,也不轻视它,只是一步而已。”
蔡伯说给元日的话,是叫他把心态放平,眼界放长。
未来的路漫漫无边,转机无限。正因为如此,对待眼前的考验,不必像面对终点那般如临大敌。
只是一步而已。
蔡伯这话一出口,元日的神情明显要比之前释然许多。
“元日明白。”
他朗声应了蔡伯的话,向着陶眠、蔡伯,还有刚刚走过来的荣筝行了一礼。
然后,跨过高高的门槛,在熹微的晨光中离去。
院内的三人目送他离开,荣筝笑盈盈地挥手,直到看不见元日的身影。
因为抬起了手臂,衣袖顺着细瘦的小臂下滑,露出了一截雪白手腕。
在手腕内侧,原本白皙的肌肤上,多了许多道紫黑色的痕迹。
像细小的藤蔓,又像许多条吐信子的蛇,看上去触目惊心。
荣筝垂眸望着自己的手臂,微微咬住下唇,将衣袖重新捋下来,遮住肌肤上的异样。
隔着蔡伯,陶眠余光瞥见荣筝的动作,他凝视许久,直到对方放下袖子,才收回目光。
一声叹息。
那是个极好天气,太阳刚从宅子的屋檐探出头,阳光就铺满了院落。
墙角有一株晚梅,由于花开得晚,褪去冬的凛冽,多了几分妩媚俏丽。陶眠和荣筝便是先后路过那梅花,衣袂轻拂过花蕊。
陶眠心思细,体察到那梅花的存在,半蹲下来,将花盆稍稍向里面推两下,免得谁路过时不小心弄折了它。
荣筝风风火火的,师父才起身,她就到了元日的窗外。
手刚敲了一下窗扉,那窗子就从中间张开缝,露出少年的脸。
“荣姨,我听到你来了。”
少年人贪长,一天一个样儿。荣筝上回见到元日,还是在三天前。
三天没见,他的眉眼就要比之前更开阔舒展。
陶眠想方设法给小孩补充营养,目前来看工夫没白费。元日从一个孤苦伶仃的小瘦猴子,长成如今丰神俊秀的模样。
但在荣筝眼里,无论过多少年,他都是她一只手牵到山里的瘦小孩子。
她反手敲敲元日的脑壳。
“起来就好。这么重要的日子,迟到了,怕不是要哭鼻子。”
元日咕哝一句“才不会迟到”,转身去洗脸了。
蔡伯跨过门槛,从宅子外面回来。他喜欢晨间出门散步,雷打不动的习惯。
陶眠恰好撞见了进门的他,便主动上前,迎了两步。
老人月前生了一场大病,卧床十日之久。若不是陶眠从小神医那里讨来些灵丹妙药,他这条老命,恐怕就要交代在这里了。
那一病,把元日吓得不轻。出山读书之后的日子,他大多数时间都住在蔡伯这里,算是他半个亲人了。
蔡伯病倒,昏迷三日,元日寝食难安,每天守在老人的榻前,连读书都没心思。
还是陶眠连吓带劝,才强行把他按在书桌前。
荣筝自己还是一身的病,陶眠不叫她靠近病患,于是照顾蔡伯这件事,就落在了陶眠身上。
陶眠尽心尽力,想办法让老人转危为安,尽快痊愈。
否则元日这小孩要哭死过去。
那十日,蔡伯的意识昏昏沉沉,一天中清醒的时候并不多。
他恐怕是在担心自己命不久矣,就拉着陶眠的手,对他讲了许多话。
有对元日的期许,和未来的安排,还有许多不舍和牵挂。
蔡伯这把年纪,却是孤苦无依的一个人,他的子孙从来没有探望过他,陶眠也不知道他们究竟是殁了,还是天生冷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