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珪领了旨意,朝会也结束了。
百官出了正殿便各自散去,他们大都三三两两地走在一起,唯有王雱身边仿佛绝缘一般,没多少人走近。台谏诸官是不能结伴而行,以免有相互勾连之嫌;其他人是摄于王雱刚才直接与赵曙、韩琦他们对峙,感觉这个平日里很好说话的年轻人看着有点陌生。
此时天上飘起了细雨,远处阴云密布,看着接下来会是旷日持久的阴雨天气。王雱独自沿着长廊走出一段路,忽见苏轼他们候在前方,见他来了,苏轼扬起笑朝他招呼道:“可算过来了,我们等你老久了!今晚上元夜,看着天气不大好,你就莫陪你家娇妻娇儿出去了,我们几个好好聚一聚!”
王雱仔细看去,只见不仅苏轼在,沈括、张载、韩忠彦、吕希纯等等也都在,只要是这些年交好而又在朝中的,一个都没有少。他也笑了起来:“好,我们聚一聚。”
作者有话要说:
王小雱今天不说话!
*
更新辣!!!
二更!勤快!
忘了标注:
①贤不足以服不肖一句:出自《慎子》②象牙筷定律一段:出自冯梦龙
③言为士则,行为世范:出自《世说新语》
第二一四章 完结章
濮王之事定了下来, 开春的大祀也如期而至。赵顼被赵曙约束在宫中老长一段时间, 直至大祀当日才能悄悄溜去找王雱。
赵顼听说了朝会上的事, 他觉得赵曙做得不对, 但赵曙是他爹,他不能说他爹的不是, 只能偷偷摸摸跑到王雱身边巴巴地看着王雱,不知道该说什么。
王雱见这小子一脸犹豫地望着自己, 笑了笑, 说道:“都是当太子的人了,可别这么鬼鬼祟祟地跑来跑去了。”这小孩年纪还小, 该教的他会教, 不该由他去烦恼的事没必要让他去烦恼。
赵顼见王雱还是和以前一样跟自己说话,心里的忐忑瞬间烟消云散,兴致勃勃地和王雱说起自己最近学的东西。
在他心里,还是王雱给他讲解最有趣, 所以总攒着问题想问王雱。
赵曙发现赵顼不见了, 一转头,正好看到王雱在和赵顼交头接耳,两个人挨得老近,一副哥俩好的模样。韩琦站得离赵曙近, 顺着赵曙的目光看去, 同样看到了王雱和赵顼凑在一起。
韩琦看到王雱就来气, 这小子辨赢了,逼着赵曙下了明旨, 每次见到他时还一副“我看错你了”“我不和你好了”的表情。见赵曙有些出神,韩琦道:“我让人去把太子殿下唤来。”
赵曙摆摆手,说道:“不必了,随他去吧。”大祀的程序走完了,剩下的就是赐宴和封赏,也不是非要赵顼跟在他身边不可。
那日被王雱逼着下旨,赵曙心中有愤怒、有羞恼、有不甘和厌恶。可夜深人静从梦中醒来,赵曙竟隐隐生出几分羡慕来。
一个人在世时若是做好了自己应做之事,即便去世了也有人为了他据理力争,而他虽有韩琦、欧阳修他们尽心辅佐,相较之下却仍是逊色许多。
也许终他这一生,也不会有这样的君臣之谊,但,他儿子可以拥有。
在许多人以为王雱会与韩琦、欧阳修交恶,为新皇所不喜的时候,王雱却还稳扎在谏院。而且兴许是因为已经把朝中最大的几个大佬得罪了,王雱开始对朝野上下各种大小事务指指点点,维持着一天一小谏三天一大谏的频率,天天往韩琦桌上扔弹劾折子,连欧阳修幞头带歪了他都要洋洋洒洒、上纲上线地写一千字弹劾说欧阳修“其身尚不能正,如何治国平天下”。
韩琦简直被他烦得要死了。
喷人上瘾的王小雱一点都没有自己很烦人的自觉,把朝中上下都弹劾到人人出门先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