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对方洪这个坚持给自家儿子分利钱的商贾印象不坏,听了方洪的话后许了不少优惠政策。
方洪带管事过来认了人,带着沈括的稿子回开封去了。他的办事效率很高,没过多久沈括的新作就在开封城流传开了,鄞县的新风潮也因此广为人知。
没办法,沈括的序依然是用来给王安石吹牛逼的,详实地记录了鄞县一个赛季的精彩热闹!
司马光今年进了学士院,当上了馆阁校勘,住处却没换。这天他下衙回到家,便看女儿拿着本书和妻子坐在一起看,不时还昂头给妻子讲解几遍。他走过去一瞧,才晓得妻女在看沈括的新作。
司马光脱了官帽放好,口里问:“好看吗?”这书他已看过了,当值时其他同僚也在议论鄞县这热热闹闹的“县级联赛”,还有书里透露出来的热闹繁荣。有去过鄞县的人言之凿凿:“这定是假的,我去的时候可不是这样的。”
司马琰老实回答:“好看。”这书有泪点有爽点,画得也非常精彩,不火爆天理难容!
张氏也说:“确实好看。看完之后我都想去这鄞县瞧一瞧了,要是能到那儿看一看他们比赛多好!”
司马光说:“京城里的蹴鞠赛也不少。”
张氏辨道:“这怎么一样,不一样的。”
司马琰也跟着点头应和:“对,不一样的。”这可是畅销作品里提到的地方,要是沈括影响力能再大些,分分钟变成热门景点!
第二十四章
可惜沈括现在还是个半大少年, 影响力并不是特别广, 新作《蹴鞠少年》也只是因为题材新颖、情节紧凑才在开封引起热潮。
这年头出书往往不仅不赚钱,还得自己掏钱付印刷费, 像沈括这样一年之内就出两本绘本的还真不多。方洪现在已经有一套完整的营销手段:茶坊、酒楼讲书宣传, 随书小赠品赠送,什么主题书签、主题挂件应有尽有, 许多人甚至不是冲着书来的, 是冲着方氏书坊出品的小玩意来的。
比方说最近最近勋贵的小孩之中又流行起《蹴鞠少年》里的鞠球挂件,鞠球还有各种不同的颜色, 你要是能攒齐一套绝对能让别人羡慕死!
王雱也在过年前修缮完毕的方氏书坊分店里拿到一本《蹴鞠少年》, 虽说沈括的分镜简单粗暴, 一页就是一张图, 但是印成书之后感觉还真棒。
王雱决定了, 以后多怂恿沈括产出,除了帮他爹吹牛逼之外也满足满足他的阅读欲。
沈括本来要随他父亲去任地,现在也不想去了,索性入了鄞县县学,直接到鄞县这边读书。课余时间, 他随着王雱穿街走巷, 见识鄞县的风土人情。
多了个十六七岁的人带着,王雱的活动范围更广了, 有天他们天南海北地扯着蹴鞠赛的事, 王雱不知怎地忽然蹦出一句“我们所在的地方也是个球”。
这句话引起了沈括极大的兴趣:“你也看过《浑天仪注》?这书里说‘浑天如鸡子, 天体圆如弹丸, 地如鸡中黄,孤居于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你说的球是不是就是鸡蛋黄的形状?”
《浑天仪注》这书王雱还真没读过,不过听着不难懂,大意是天包着地,就像鸡蛋包着蛋黄。这说法虽然模模糊糊,但也已经摸到点边。
王雱道:“要证明它是个球也不难,我们悄悄乘船去海边看一看就晓得了。”
沈括只看过汉时张衡写在《浑天仪注》里的猜测,还真不晓得怎么证明他们所在的地方是个球。他与王雱约好休沐日去海边一趟,郑思和武兴自然也兴致勃勃地跟着。
有人看见他们上船,跑回去告诉郑主簿。郑主簿知晓是沈括带着的,谢过前来通风报讯的人,心里却没多少担忧,只去知会了王安石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