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琦、富弼、赵概:“……”

怪不得一去不回,原来是在这边高谈阔论!

王雱注意到欧阳修的停顿,也转头往窗外看起。瞧见官家等人站在外头,他一点都不慌,麻溜地跑出去迎接官家等人:“官家您来了!”他欢喜地说完又补上一句,“来就来了,怎么还带上这么多人啊?怪吓人的!”

韩琦觉着这小子说话实在欠揍,什么叫怪吓人的?这种话能不能别当着本人的面说出口?

其他人也跟了出来,规规矩矩地和王雱一起向官家和韩琦等人见礼。

官家道:“不必拘着,该做什么就做什么。”

事实上馆职还真是清要之职,着实清闲得很,若不是像冯京、王珪那样另有差遣的还真没什么正经事可做,要不王雱也不可能聚众搞辩论。

见众人显然都没法再进入讨论状态,王雱便把刚才的讨论成果呈给官家,还凑到旁边给官家指指点点,说“这是王翰林的主意,特别棒”“这是冯翰林的主意,令人眼前一亮”“这是欧阳参政的主意,一般人根本想不出来”“这是某某提的改进方向,也很有见地”。

其他人听王雱逐一给官家解说,腰板都不自觉地挺直了不少。虽说这小子说话是圆滑了点,谁都给夸上几句,可说得都挺有道理的,至少,夸他们的部分是非常有道理的!

官家也听得直点头,觉得这正是集贤院的用处所在,这样的讨论多来几轮,天底下还有什么问题是朝廷解决不了的?官家嘉许了所有人几句,让场中官职最高的欧阳修将这西南之策整理上来。

欧阳修欣然听令。

其他人散去后,王雱又陪着官家在集贤院溜达起来。

韩琦和欧阳修等人折返处理公务的地方,才猛地想起他们去集贤院的地方:他们好像是想去问问王雱又有什么新主意的?怎么变成讨论西南之策了!

欧阳修也对着一堆讨论资料陷入沉思,过了一会儿他才再度站起来说:“不行,这折子不该我来写!”明明讨论的点是王雱提出来的,整个脉络也是王雱理清楚的,他来写这折子岂不是占了别人的东西?欧阳修道,“我再去一趟集贤院!”

韩琦也没拦着,只打趣道:“可别再一去不回。”

作者有话要说:

王小雱:欢迎来到集贤院!

第一九六章 趁机自夸

欧阳修这次目的明确, 找到王雱就把讨论稿塞他, 又与旁边的官家说起此事是王雱起的头, 这西南之策理应由他来写。

官家一听, 是把好事留给王雱,点头应了下来。

欧阳修了却了这事, 便想起一开始的来意,问起王雱是不是又出了什么新主意。

官家心里也好奇, 和欧阳修一起望向王雱。

王雱和官家抱怨:“肯定是阿顼给您讲的,他总憋不住话!”抱怨完了,他才接着往下说, “我这想法还不太成熟,准备琢磨琢磨再把折子递上去,免得我岳父又说我胡来。”

官家乐道:“没关系, 你不用怕你岳父, 只管先和我说说。”

欧阳修见王雱又见缝插针地告司马光的叼状, 感觉司马光嫁女儿可嫁得真糟心!

官家都开口了, 王雱自然不再推搪,简明扼要地把这报纸的设置给两人讲了。

王雱还把活字印刷术也提了一嘴。这东西的应用面并不广, 毕竟民间识字率还是需要好好提高, 但这对朝廷来说不成问题,朝廷不缺每天划水不干事的读书人,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让他们排个版还是可以的。

之所以搬出这个更适合英文操作的利器,主要是要频繁印刷的话恐怕用不了几天雕版就堆积如山, 浪费至极。

欧阳修听说有这种东西,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