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红杏尚书”的宋祁病故了。
宋祁和韩琦是不太对付的,因此宋祁从成都府那边回来后没捞到什么重要差遣。本来还能当个三司使的,结果被包拯喷没了,一直这两年任着闲职。
乍然听闻宋祁去了,便是韩琦也有些怅然。年过半百之后,陆陆续续会听到不少人离世的消息,生命如此无常,总是叫人无奈。
韩琦这边第一时间得了消息,王雱那边也没晚多久。
这位红杏尚书风流一世,家中十五个儿子济济一堂,孙子也不少了,一生的憾事并不多。
宋佑国过来寻王雱这同窗说话,面上虽有哀色,却不至于多悲痛。他带来了宋祁生前整理出来的文稿,对王雱道:“我爹生前特意把这些文稿给我,说他想让你帮忙把它印出来。他看过你做的书,一直很喜欢,所以不想给别人印,只想让你帮忙。”
王雱有些意外地接过文稿,发现里面有诗文,也有些传奇话本,显见是宋祁生前的得意之作。他与宋祁的接触并不多,最直接的往来还是幼年时救了宋佑国的幼弟,被宋祁通过张方平邀请到府中宴饮。
转眼十几年过去,张方平和宋祁都先后去了成都府那边任职,又先后从三司使位置上下去,也算是一种奇特的缘分。
王雱原本一心盼着自己的第一个孩子出生,拿着手中厚厚的一叠文稿,蓦然意识到时间在不停地流逝,有的人已经老了,而有的人将在不久的将来永远离他们而去。
对他和司马琰以及他们的孩子而言,他们的一生才刚起了个头,但对范仲淹、对官家他们不一样,他们要么年事已高、要么身体衰弱,已没有多少时间能看着他们往前走。
看来还不是无忧无虑过自家小日子的时候!
王雱一口应下宋佑国的请托,约好到时一定会前去祭奠宋祁。
送走宋佑国,王雱便着手替宋祁编整起他的个人文集来。
作者有话要说:
王小雱:突然正经jpg
第一九四章 有新主意
王雱的效率还是很高的, 到前去祭奠宋祁那日便将样书带上让家属过目。宋祁一共十五个儿子,长大成人的有十四个,任地都离得不远,全都赶了回来。
兄长宋庠本来在相州任职,去年因病召还, 人也在开封。虽然有侄子们料理后事, 宋庠还是早早在儿孙的搀扶下来到灵前, 招待着往来的同僚。他们兄弟二人同科及第, 虽常年天各一方,兄弟感情却不曾减淡。
得知几个侄子推宋佑国去让王雱编书,宋庠心中百味杂陈。弟弟爱宴饮,爱享乐, 爱风风光光地出风头,与他完全不一样。
宋庠让王雱把书给他也看看。
旁边的宋佑国一阵紧张,不是对王雱没信心, 而是宋庠不太喜欢编文集这种事, 他两个堂兄给宋庠编过诗集, 宋庠不仅没有高兴, 还训斥了他两个堂兄一顿, 让他们把书焚毁。
面对这样的伯父, 宋佑国不晓得他会不会把王雱也骂一顿!那样的话, 王雱可就太冤了,毕竟王雱只是受他们所托帮忙编整文集。
宋庠本只是翻看一二,也没想着用对自己的要求去限制别人, 结果一看之下,他忍不住把整本书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
这书,不管是内容还是设计都叫人眼前一亮,文章编整得有条有理,可以清晰地看到弟弟宋祁的人生脉络。每一个时期还有宋庠的画像,画像之精妙,几乎让人仿佛置身其中。
也许里头的诗文不是当世一绝,搁在浩瀚文海里面也不值一提,“小宋”的一生却随着整本书的推进跃然纸上,足以让人深入地了解这潇洒风流的“红杏尚书”。
宋庠看着看着,仿佛又看到弟弟出现在眼前,让自己时而气恼不已、时而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