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年长的考官看出欧阳修的犹豫,提示道:“去年年初官家生了场大病,四月又遇大灾,因此去年九月改元‘嘉祐’。嘉者,美也;祐者,助也;今科群英荟萃,奇才辈出,不正应了‘嘉祐’之意。”

欧阳修一听就明白了。官家身体每况愈下,且又子息艰难;去年黄河决口,开封遇灾,不管朝廷还是百姓,都需要点能鼓舞人心的好消息!

若是让欧阳修曲意逢迎,那是肯定不可能的。但这答卷经众考官一致核定,分明就有排第一的资格,何不顺水推舟应了这事?

对官家,欧阳修是十分敬服的,他勤勉而宽和,遇事不会专横独断,总能听取朝臣的意见,哪怕被当面喷得满脸唾沫也不会真正怪罪于谁。

正因如此,欧阳修对官家也于心有愧。作为一个男人子息艰难,亲儿接连早夭,不仅无人宽慰,他倚重的朝臣们还都在他重病痊愈后上书要他选立宗室子!

欧阳修也是曾上书的人之一。

于朝廷,欧阳修问心无愧;于官家,欧阳修始终心怀愧疚。

既然这小孩文章出众,公布出去也无人能质疑,那这场省试出一个史上最年轻的省元也无不可!

欧阳修亲自写下今科进士的第一个名字,而后就是第二、第三、第四……

这名次,只是省试的排名,具体入选的三百余人如何定出身还得看殿试结果。

殿试之后,前三都为一甲,属于“进士及第”;前二百为二甲,属于“进士出身”;余下的百余人则是“同进士出身”,意思是虽然水平没进士那么高,但还是勉勉强强给你个类似进士的出身吧。

而状元、榜眼之类的都属于民间称呼,一甲第二名、一甲第三名都乃榜眼,意思是第二、第三名立于状元之侧,宛如其两眼。

欧阳修把名单拟好,让考官逐个核实,确定无误后才上报。

同一份名单,也由礼部官员统一张贴出去。

此时历年春闱张榜处早被围得水泄不通,应考的士子、忠厚的家仆、设了赌局的关扑爱好者等等都已赶早等候在外头。看见礼部官员拿着三张红榜走出来,人群立刻躁动起来

春闱放榜了!

第一零一章

放榜这日王安石还在衙门当值, 同僚都看出他心绪不宁, 打趣说让他找借口去礼部问问看。

王安石强辩道:“没有的事, 就我儿那岁数,考上是喜事,考不上也不是坏事。”

王安石没等待多久,竟有人过来朝他贺喜:“介甫,恭喜啊!”

王安石镇定地问:“何喜之有?”

“你还不晓得?”那人立刻把第一手消息告诉王安石,“你儿子得了省元!十四岁的省元,纵观古今, 前所未有!”

其他人闻言也大吃一惊,都聚拢过来朝王安石道贺:“这回你可推不掉了,你可要请我们吃酒啊!”“就是,别的事你可以不请, 这种大喜之事你可不能省!”“对的对的, 得请, 让我那劣子也沾沾喜气!”

王安石还有些发懵,他知道自己儿子文章写得很不错,还揣度过考官们会不会因为他的年纪把他的排名往后压。可儿子得省试头名这种事, 王安石是没想过的,一来年纪摆在那, 二来儿子的文章不一定让主考喜欢。

听其他人都起哄完了,王安石才恍惚地回过神来, 对同僚们说道:“一定请。不过今日不行, 今日我得回家。”

同僚们自然没为难他, 都约明日。

下午一下衙,王安石便急匆匆赶回家。家中也早得了消息,不少人都登门恭贺,吴氏刚送完一批人呢,转头便见王安石回来了。两人都欢喜不已,齐肩走进屋说话。

王雱这会儿在司马光家。他刚和范仲淹说完话回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