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文稿里没半个艰涩难懂的文字,读来简洁易懂、中心明确,行文却又严密而素雅,读来叫人十分畅快。

苏轼忍不住赞道:“不愧是欧阳先生!”

王雱也点头。

欧阳修显然是那种玩乐的时候浪得起、正经的时候可以严肃、掐架的时候还能一矢中的、句句毙命,不少人都称他为当世“文坛盟主”,连官家都很认同,有什么大事小事都想起他,让他给写个文章。

品味完骗到手的第一篇好文章,苏轼更觉王雱的主意着实妙极了,对筹办《国风》投注了极大热情,主动肩负起和同窗们、师兄们宣传的重则,积极拉人入伙,遇到认识的不认识的都问一句:朋友,来给《国风》投稿吗?

其他人也投以同样的热情。

宋佑国纯粹是觉得很好玩,韩忠彦和吕希纯则是看到了这件事可能带来的影响。

陈世儒虽然一副“要搞你们自己搞,我一点都不想参与”的模样,王雱还是直接把他和韩宗师打包给沈括,让他们当美工组的成员,负责封面和内页的设计。

沈括时不时和王雱嘀咕:“你给我找的都是啥人啊,一个整天臭着脸,一个一天到晚不吭声。”

王雱睨他一眼:“专业水平差吗?”

沈括道:“差到不差,还很不错,可是……”

王雱道:“工作态度不行?”

沈括道:“也不能这么说,他们还是很尽心的,就是……”大家就不能快快乐乐地一起玩耍吗?

“你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变得和你一样能言善道、乐于交游对不对?”王雱拍拍他的肩膀,“要试着去发现别人的优点,而不是别人的缺点!”

“你说得对。”沈括点头应完,又发现有点不太对头,“那我们都有事要忙,你呢?”

王雱没想到沈括这么快反应过来。不过心虚是不可能心虚的,王雱一脸镇定、毫不闪躲,还理直气壮地说:“我负责统筹规划!”

沈括:“……”

行吧,你出主意你最大。

《国风》的准备工作如火如荼地准备着,很快排出第一期。印书所就在国子监手中,审核方面自然是一路绿灯。

本来梅尧臣他们只准备印个几百本,结果方洪闻讯而来,表示可否多印刷一些到书房对外发售,他们保证提供最显眼的货架位置!

梅尧臣等人问:“你们可以卖多少本?”

方洪自信道:“光在京城卖的话,可以先印个一万本。”

方洪轻松拿下销售权。

王雱第一时间拿到了一本《国风》。

这时国子监开始放年假了,他愉快地坐在火炕上看国子监群策群力弄出来的《国风》。

由于参与的大多是新生、转校生,还没受到太学体的祸害,大部分人看到欧阳修那篇文章的时候只觉畅快,一些入学已久的人看了脸色则不大好。

因为这就是指着他们鼻子骂啊!

可欧阳修也不知只骂太学体,欧阳修也说西昆体同样不可取,世上不是只有这么两个极端,可以更冲淡平和一些。

这就让他们没法抬杠说欧阳修是支持西昆体的了!

《国风》之上,除了有欧阳修的文章牵头之外,还有梅尧臣一首清新怡人、颇具深意的新诗,代表苏洵主战主张的《六国论》;剩下的是国子监监生的投稿中择优而录,虽说文采和思想比不上欧阳修几人,但是凭监生们的水平已算非常难得!

苏轼和沈括也上稿子了,只不过他们没像其他监生一样强行谈家国天下,而是不约而同地从小事着手讲了些人生小道理。沈括写得比较写实,颇引人入胜;苏轼则多有神来之笔,读来让人拍案叫绝。

到底是叫《国风》的严肃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