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雱精神抖擞地洗漱完毕,用过早饭之后便跟着司马光牵马牵驴离了寿张县衙。

寿张县令毕恭毕敬地赶出来送司马光一行人,等司马光几人走远了才擦了把汗,叫人赶紧暗中跟着,免得司马光在寿张境内遇到什么意外。

王雱骑着驴得儿得儿地跟在司马光后头,时不时和沈括闲叨几句。

不必王雱特意引导,司马光也从沿途的佃户口里听说了这边的情况。

都说“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这一带也差不多,佃户大多失了祖上传下来的良田,靠替主家耕种为生,一年收成留在手里的少之又少,每年都得拿新粮去外头换些糙粮和陈粮来维持温饱,若是不幸遇上灾年交不起租赋就只能沦为流民了。

司马光从小不愁吃喝,整日以书为伴,这些日子以来见到的百姓疾苦已经刷新了他不少认知。

这些事司马光以前不是不知道,只是他安坐在舒适的学堂与直舍,极少面对面地与这些百姓交谈,很多事对他而言只是一个概念,每年出现的流民数目也仅仅是一些数字,没有实质意义。

可是这一路走来看见那些看到他们后或激动或欢喜的百姓,看到他们满含忐忑和不敢置信的笑脸,司马光忽然意识到这些百姓也都是活生生的人。

司马光看了眼牵着驴跟在自己身后的王雱,忽然想到王雱所提议的“让州学生员多参加‘实践活动’”的意义所在。

这些东西他本来早该看到的,只是他这么多年来始终端着读书人的清高,没有放下架子到田野之间稍稍走一走。

司马光摸了摸跟在自己身侧的矮马,对王雱和沈括说:“前面就是梁山了,你们打听到那胡婆婆家就是住在梁山这一带?”

打听这事是沈括的专长,他点头:“对,就在这一带。”他转头指着一旁浩瀚无边的水泽,和王雱、司马光说起自己探听来的事,“天禧三年黄河决堤,水灌到这边来了,直接把郓州原来的小湖冲出这么大一片水泽周围的人都把这叫做梁山泊。”

第七十三章

梁山泊这地名, 王雱昨晚听沈括提到时有些吃惊。

昨天他还想“水浒”的背景是宋朝, 晚上就听沈括提起这湖以前叫大野泽,梁山底下淹了以后众人称呼起来就成了“梁山泊”, 也就是后世时常出现在影视剧里的“水泊梁山”。

王雱牵着驴儿看向一望无际的浩渺水泽, 又往梁山那边瞅了瞅,在心里数着“水浒一百零八将”。

那都是北宋末年的事了, 倘若这一百零八将真有其人, 现在水浒好大哥宋江大概还没出生。

这一带左看右看, 也看不出凶横能人辈出的样子, 就是很普通的村庄。不过上回黄河决口水往这边冲,下回难保不会再冲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