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夏和裴曜都拿了丝瓜络刷洗水缸。
小水缸好刷,但大水缸的缸底深,不容易够到。
长夏瘦,拿了一个蒲草编的垫子,垫在膝盖处,跪下后,上半身探进去,一手支着,另一手飞快去刷缸底,以及靠下的一圈缸壁。
听见阿爹和阿奶的声音,他没有着急,等刷干净了,才从缸里退出来。
“看见井了?”陈知笑着问道。
“看见了。”裴曜点点头。
“大前天安了辘轳,这几天刚用上。”陈知说着,又笑道:“你回来得正好,你爹说,今天要把甘薯挖了,村里不少人已经收了,收成很不错呢,最多的有四十斤朝上。”
不止湾儿村对甘薯的收成上心,近来到了收获的时节,十里八乡的农人凑到一起时,都免不了说两句自家种的甘薯如何了。
这是头一年栽种,甘薯挖出来后,几乎每户人家都会称一称,看看到底有多少。
裴曜一边刷缸壁一边说:“我在府城也见有人卖,不过不多,每个出来卖甘薯的,都只带小半筐,师父没有田地,当初分发种薯没他的份,我就买了两根,蒸着吃了。”
陈知舀了水洗手,笑着说:“你倒比我们吃得都早。”
去年裴有瓦从赵连兴那里拿了几根甘薯回来,他们早就尝过是什么味儿了,村里很多人都是今年才吃第一回。
窦金花洗干净了手,笑眯眯看着大孙子,说:“种的早的那两行萝卜能吃了,一会儿奶去买几根骨头,和萝卜块炖了。”
裴曜说道:“奶,不用,等吃了晌午饭,我和长夏去买,你在家就行。”
“好。”窦金花答应一声,大孙子说什么都成。
刷洗完水缸后,裴曜将三口缸挪回原处。
长夏因刚才钻水缸,衣裳湿了,不过没有湿透,又不用出门,他没有去换衣裳,紧赶着进灶房淘米切菜,快到晌午饭时了。
裴曜提着两个水桶去打水,忙忙碌碌,将三口水缸陆续添满。
等吃过饭,煮好猪食后,长夏跟着他往赵李村跑了一趟,买了些肉和骨头。
晚饭吃的是炖了许久的骨头汤,香浓咸鲜,萝卜块也清甜,连吃带喝十分滋润。
·
鸟叫声婉转。
或许它们也是刚醒,叽叽喳喳的动静并不吵闹。
清濛濛的天色从窗纸透进屋子。
长夏睁开惺忪睡眼,瞥一眼天色,知道天还没亮,于是翻个身,又闭上眼睛。
没多久,脊背贴上温热,热意几乎是强而有力的,直直染热自己的背部。
不用去看,那样结实宽阔的胸膛,仿佛从肌肤透出无比蓬勃的朝气,就知道是一具强健年轻的身躯。
肚子上搭过来一只大手,长夏没有管,任其轻轻摩挲肚皮。
清晨熟悉的状况出现,他甚至不用睁眼,再次翻身,伸出了手。
再狰狞骇人,习惯后,只要不去看,好像也不怕了。
他一心只想着安抚裴曜,耐心极了。
只是到了最后,裴曜忽然握住他手腕。
长夏睁开眼,神色疑惑。
裴曜翻身覆住他,趴下来在他耳边低语:“还是进去,奶娃娃要紧。”
长夏见他额角青筋跳动,知道忍得艰难,没有多想,就轻轻嗯了一声,乖乖迎合。
昨天傍晚,赵琴抱着外孙女来串门。
杨小桃最近一直在娘家住着,李升很惦记女儿,隔两天就要来看看,要不是最近农忙,不然非得在岳母家住下。
陈知抱了好一会儿软软,还让裴曜试着抱了下。
才四个月大的奶娃娃,却不认生,在裴曜怀里挺乖,还眨巴着乌黑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