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1 / 2)

这还真是抬抬脚就到的距离,再加上之前薄春山几乎把顾家当自己家,所以也不存在第一次上门会拘束的事情。

薄春山轻车熟路去找老丈人说话,顾玉汝则被孙氏拉进屋里说话。

“怎么样?他待你可好?”

这种特意把人拉进屋里说话的方式,让顾玉汝有种很无语的羞耻之感。就好像薄春山明摆着知道她娘拉她去做什么,还专门装着去找她爹说话,给她们挪地方。

“还行吧,他对我挺好。”

这两天洗脚水都是薄春山给她端,还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比在顾家清闲多了。在顾家她还要帮她娘做饭,还要去顾大伯家帮忙,可去了薄家后,饭有婆婆做,洗衣洗碗有田丫做,她什么都不用做,能不好?

“那你婆婆对你怎么样?”

“婆婆对我也很好,这几天饭都是她做的,她不让我做,说新妇不能干活。”

“就算你婆婆跟你客气,你也不要理所当然什么都不做,做晚辈的要尊重长辈,要知道主动帮长辈干活,不要觉得你做点什么,就是给你婆婆做的,其实这都是给你们以后的小家做的。女子要勤劳能干,这样的女子才受人尊重,以后才能以身作则教育后辈……”

第58章

孙氏把自己的经验之谈,甚至从她娘那里学来的夫妻之道,都一一说给女儿听。

以前她其实也说过这些,只是当时女儿没成亲,有些话不易说得太深。

当娘的总是希望女儿出嫁以后能过得好。

为此,恨不得挖心掏肺把自己所谓的经验传授给女儿,就怕她不懂,在婆家吃亏受委屈。

不过孙氏倒也不太担心女儿过得不好,至少春山是个好的,态度一直很端正,邱氏虽接触的少,但也能看得出是个明白人。

只要是明白人,就不怕日子会过得差。

……

女婿还在,母女俩的“体己话”自然也不适宜说得太久。

回门这顿饭一定是要丰盛的,所以孙氏收拾收拾,就打算去做饭。

过了一会儿,顾大伯一家人也来了。

顾大伯、赵氏,还有顾晨和女儿甜甜,倒是张氏没来,估计是留在家里照顾顾老太太。

薄春山是个很善于结交他人的性格,他虽和顾晨认真来说这是第一次正式打交道,但之前成亲时堵门,顾玉汝上花轿还是顾晨亲自背的,基于这些关系,两人也算有几分熟悉。

“晨大哥这趟回来,打算什么时候回明州?如果时间不赶,不如在定波多留些日子,我听大伯和大娘说,你也有几年没回来了。”

顾晨还算喜欢薄春山的性格。

虽然从出息上来看,这个堂妹夫不如以前那个未来的堂妹夫,但让顾晨看,其实像齐家那样的人家,也有许多不好。

顾家本就出身贫寒,祖上连个考中功名的都没有,之所以家里几个男丁都念书,这是基于定波当地的风气,这里地窄人稠,多丘陵多水,本身就不适宜种植作物,再加上地处南方,南方的文风鼎盛,再穷的人家,也要把孩子送去读两年书,这样以后长大了才好找出路。

读书并不一定就要去考科举,像顾大伯和顾晨,就是读了几年书,觉得在读书上不会再有更大的进益,便跑出去给人当账房。

这样的人家,其实只比那些班夫走卒们要好上一点,与齐家那样的人家是万万比不了的。

定波齐家再是家道中落,也是明州齐家的分支,祖上也是出过举人、进士的。齐彦之妻,是大户家的千金小姐,至少对顾家这样的人家来说,宋家是大户。

顾晨因为顾家的缘故,很早就知道齐家,也知道齐家的一些事。

看似他二叔和齐秀才关系极好,两家交情也